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世界杯足球─美國隊:要敢動,不要感動


蘭頓.多諾萬爆射入網後還延續著驃悍的眼神,讓人想起1998年公牛那場偉大決賽喬丹高高定格的手型。這群從小打橄欖球、看NBA、玩美國真棒長大的孩子,沒有巴西人蠶絲般柔軟的技術,卻用鋼絲般的神經勒碎對手的喉結,最後一秒,漂移了足球的南極北極。

從雙視窗裏看到最對比的畫面:英格蘭人在喝茶,美國人在快跑,斯洛文尼亞在散步,美國人在快跑,阿爾及利亞在拖時間,美國隊還在快跑。這種畫面會讓很多被洗過腦的球迷崩潰,因為實在跟教育中的好吃懶做只崇拜金錢的美國人不搭界。美國隊絕不是世界盃最好的球隊,但我幻覺他們來到南非後就一直在跑動、跑動,像傻子阿甘那樣跑動,直到世界盡頭。這支從開賽以來一直被裁判以虐殺方式黑掉一個又一個漂亮進球的球隊,不申訴,不喊冤,不假摔,更不會一邊向領袖效忠一邊大比分崩潰,只是悶頭踢球,乾淨、簡潔、高效,從第一分鐘踢到最後一分鐘,每一次進攻都能嗅出一股陽光的味道,每一腳射門都是堂堂正正,那種迅速推進、絕不拖泥帶水的乾淨畫面足以彌留在三十二強的另類戰術課。一支已被人換了回家登機牌的球隊,卻因為不放棄的跑動,最後一秒以頭名出線。所以也不要跟我說什麼感動球隊,美國隊就是世界盃開賽以來最感動的球隊,不,他們是最動感的球隊。

不要仇視美國,不要吹捧美國,也不要用諾曼地登陸、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或者野戰排來肉麻類比,更不要幫他們營造奧巴馬的凝視、隱形手機的遙控或者好萊塢角本這些不靠譜的傳說,他們踢球從不是為解放全人類,只是在工作,只是兄弟,是父親,是兒子,或者天天抱怨著奧巴馬稅收政策的普通公民,但來到這裏是他們的工作,就力爭漂亮地完成,和修建一幢樓房、送一次外賣別無二致。

多諾萬也哭了,不是鄭大世的哭,不是埃弗拉的哭,也不是為美國總統而哭,這個剛剛離婚了傢伙只是為又戰勝了一次生活而哭,或者為那個離開了他的女人而哭,當然他提到了美國精神:永遠前進、絕不放棄,直到最後。但美國精神不是奧巴馬或克林頓精神,是美國平民的精神,從奧克蘭到布魯克林區的平民精神,這支球隊都是最普通的美國工薪階層,從小就開始玩橄欖球,打籃球,學會在矛盾中與同伴協作,他們可能吹著口哨在大街上泡妞,可能對著電視競選調侃總統候選人,他們有不同的信仰,投不同的選票,吵架鬥毆,但當他們面對同一個工作,就會拋棄歧義共同堅持到底。

而且踢球就是踢球,而不是其它。

最後一秒的進球由霍華德手拋,由多諾萬直塞,由阿爾蒂多雷橫傳,由鄧蒲賽打門,由多諾萬補射成功……集體跑動的過程中,依稀是橄欖球、棒球、和籃球的精神合體,自信、協調、堅定。我必須說,美國教育的成功帶來美國體育的成功,美國體育的成功奠定了美國教育的基石,當我們還要求學生喊口號、練團體操、開大會戴大紅花培養集體主義時,美國人卻從遊戲裏得到最好的教育,從每一天早早的下課,保持個性,學會差異化協作,所以我說過“中國可以有郎朗,卻不可以有偉大的交響樂團”,所以,你可以看阿爾蒂多雷、小布蘭德利、埃杜、多諾萬技術風格有多麼的不同,他們離足球之巔還很遠甚至偶爾還有些山寨,可他們11個就是一個整體,這才是足球,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其實我不喜歡感動,我喜歡敢動,敢動就是面對困難你必須冷靜、果敢、自信地去解決它,感動是矯情,敢動才是有種。

要敢動,不要感動。可以蔑視美國足球,更可以恨美國,但一定要小心美國精神,把一片荒原開墾成沃野千里的多民族移民,自小在田徑、游泳、大球類項目中培養出來的協調和團隊精神讓他們受益無窮,如果他們突然想玩乒乓了,說不定也能拿次世界冠軍,就像當年他們突然想玩排球了,那五年間男排女排稱霸世界無敵手。

我希望美國隊能走得更遠,因為我想學習。如果我誇他們敢動,請不要說我反動,這支球隊渾身充滿缺點,但有人性,不矯飾,美國人沒搞舉國體制,可仍是第一體育強國,並隱隱成為足球強國,美國人也講愛國,也講集體主義精神,也會向國旗宣誓,也會哭,也會戰鬥到最後一分鐘,我們可以為朝鮮隊感動,為什麼不能為美國隊感動,至少這群不著調的混小子,不是給我們上演一出受虐的階級鬥爭課,而是一場絕地反擊的戰術課。

反正我看球不是為了受教育,而是為了視覺享受,我評球不是為了同情弱者,而是學習強者。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狠狠打了他,他哭累了,就會睡覺,這樣我才能出門賺錢


哭累了,他就會去睡覺,我才可以出來賺錢
罕見天使-楊玉欣在接受于美人電視節目訪問時,說了一個讓在場主持人及觀眾頻頻拭淚的故事。
楊玉欣罹患的是「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這種病從腳趾、腿部進而全身肌肉萎縮,終至癱瘓、器官衰竭而亡。她在花樣年華的十九歲發病,姐姐和弟弟也在同時間發病。當醫師在他們一家人毫無心理準備下,對他們宣告「這個病好不了」的噩耗時,她看到無助的父母和號啕大哭的姐姐。
因為行動不便,無法上下公車,小黃(計程車)便成了楊玉欣選擇的最佳交通工具,每天上下班,她都搭乘小黃。
有一天,她招了一部計程車,如往常般,屁股先坐進去,再用無力的雙手去搬動無力的雙腿,一條,兩條的搬進計程車中,關上車門,計程車司機問了一句:先天的還是後天的?楊玉欣明白了,這位計程車司機,一定對這樣的疾病有所了解,她回了一句:先天的。
計程車司機開了車,過了一段時間,這麼說著:我太太也是先天性一顆腎臟萎縮,住院住了很久,最近恐怕不行了。我有一個兒子,也遺傳了太太的疾病,他還是個智障,我在出門前,才剛剛狠狠的打了他,因為他智障,不能讓他出去,打了他,他哭累了,就會去睡覺,這樣我才能出門賺錢........
楊玉欣聽了,問司機,你等一下要去醫院看太太吧!司機回答說:帶她出來走走,反正我開計程車,到那裡都方便。
楊玉欣拿出了身上大大小小的鈔票,塞在車子的夾縫中,告訴司機:帶太太去吃頓大餐,我請客!
說完,楊玉欣因為到達目的地,開了車門,再用無力的雙手搬動雙力的雙腳下車,卻不見司機有任何反應,她回頭看看司機,只見一位五十多歲的男人,雙手緊緊握住方向盤,顫抖的將頭埋在其中哭泣...........
楊玉欣永遠也忘不了那個情景,聽了這個故事,你是否和我一樣,久久不能自己,感慨國內對身心障礙者的照顧之貧乏,心中忍不住又想起:狠狠打了他,他哭累了,就會睡覺,這樣我才能出門賺錢....................
她很納悶,為何人們習慣只記得不美的事,美麗的事物反倒忘記了,而她總是要盡力遺忘不好的事。
楊玉欣說,當面臨別人對她造成的負面情緒時,她會以「誤解」來為他人說項,何況她行動不便,心裡不爽不能馬上走人,還得仰賴他人扶一把,所以選擇「遺忘」來因應所有負面情緒。
「這是一種修煉,讓自己學會對他人的尊重、溫柔、寬大與瞭解。」楊玉欣說,「如果我們多注意美麗的事物,怎還會在意那些負面的情緒呢?」
所以,只要心中閃過一絲一毫的壞念頭,她就會立刻發揮「遺忘」的本事。
「生存理論」。其中,她最津津樂道的是「衝向火焰」理論。
她說,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一團熊熊烈火,可能是困境或重擔。每逢遇到這樣景況時,她就會衝過去,絕不坐以待斃。她說,所有的痛苦,不只要面對,更要超越;衝過去代表夢想實現;衝不過,又何妨?
這位美麗的楊玉欣.在每星期天晚上10-12點公視-45C的天空有很優異的演出喔。

人生感悟


1.          不是人人都能活得低調,低調的基礎是隨時都能高調;
2.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誰相伴;
3.          人可以放棄選擇,但不能選擇放棄;
4.          該說時會說,水準;不該說時不說,聰明;知道何時該說何時不該說,高明;
5.          做人學道家,大氣一點;做事學儒家,實在一點。

贏家與輸家


The Winner and The Loser  贏家與輸家 (英文版網路流傳 Olga Wu中譯)

The Winner is always part of the answer; (贏家是答案的一部分)
The Loser is always part of the problem. (輸家是問題的一部分)

The Winner always has a program; (贏家總有計畫)
The Loser always has an excuse. (輸家總有藉口)

The Winner says,"Let me do it for you; (贏家說:我來幫你做)
The Loser says;" That is not my job." (輸家說:這不關我的事)

The Winner sees an answer for every problem; (贏家看到每個問題的答案)
The Loser sees a problem for every answer. (輸家看到每個答案的問題)

The Winner says," It may be difficult but it is possible"; (贏家說:這雖難,但還是有可能)
The Loser says,"It may be possible but it is too difficult." (輸家說:這雖有可能,但…還是很難!)

When a Winner makes a mistake,he says," I was wrong"; (贏家犯錯時會說:我錯了)
When a Loser makes a mistake, he says," It wasn't my fault." (輸家犯錯時會說:不是我的錯)

A Winner makes commitments; (贏家用行動承擔責任)
A Loser makes promises. (輸家只會口頭承諾)

Winners have dreams; (贏家有夢想)
Loser have schemes. (輸家有算計)

Winners say," I must do something"; (贏家說:我一定要做些事)
Losers say,"Something must be done." (輸家說:有些事情應該有人去做)

Winners are a part of the team; (贏家是團隊中的一份子)
Losers are apart from the team. (輸家是團隊外的一部份)

Winners see the gain; (贏家重視努力)
Losers see the pain. (輸家只看痛苦)

Winners see possibilities; (贏家看到可能)
Losers see problems. (輸家看到問題)

Winners believe in win/win; Losers believe for them to win someone has to lose. (贏家相信雙贏,輸家希望自己不要吃虧)

Winners see the potential; (贏家看到未來)
Losers see the past. (輸家回憶過去)

Winners are like a thermostat; (贏家像溫度調節器)
Losers are like thermometers. (輸家像溫度計)

Winners choose what they say; (贏家選擇說什麼)
Losers say what they choose. (輸家說他們選擇的)

Winners use hard arguments but soft words; (贏家為困難爭論, 但言語柔和)
Losers use soft arguments but hard words. (輸家因困難軟弱, 但言語剛烈)

Winners stand firm on values but compromise on petty things; (贏家為價值剛強,但為虛浮表像可以妥協)
Losers stand firm on petty things but compromise on values. (輸家堅持在虛浮表像,卻對價值可以妥協)

Winners follow the philosophy of empathy: "Don'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want them to do to you"; (贏家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Losers follow the philosophy, "Do it to others before they do it to you." (輸家認為要在別人害你之前,先害他)

Winners make it happen; (贏家讓事情辦到)
Losers let it happen. (輸家等事情發生)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如果沒有文藝復 ,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棒,分析得好。」 
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A 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 
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 
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 六甲 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 
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 
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 
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 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聚沙成塔,無限可能 ;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日本小學生真的為龍貓買下森林!六座森林!!!!!!


日本小學生真的為龍貓買下森林!
2006.07.24  中國時報  借鏡日本經驗 宮崎駿催生龍貓之家  陳一姍/台北報導
在全球國民信託的歷史上,近幾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就是發生在日本的龍貓國民公益信託(Totoro National Trust)。別驚訝,是「龍貓」沒錯,就是日本卡通大師宮崎駿創造出的那隻可愛的虛構「動物」。
當年,龍貓卡通在日本走紅,日本小學生常常要求爸爸媽媽帶他們去森林找龍貓。五年前,日本甚至做過一份全國性問卷,結果九九%的小朋友相信龍貓是真的。這可折磨死日本的廣大父母啦!
曾拜訪過龍貓之家公益信託的王俊秀說,因為太多家長打電話來要宮崎駿「負責」,於是龍貓之父決定,在他創作龍貓的背景鄉村「狹山村」,發起保護龍貓的生長地森林的運動。
儘管森林裡保證「絕不可能」有龍貓,但宮崎駿登高一呼的「龍貓之家運動」,卻引起了廣大日本小學生的迴響,發展為一個主旨在森林復育、鄉村重建、農業體會的公益基金。
王俊秀說,為了成立這個信託基金,日本小學生與家長人人捐錢,有人捐一萬日圓、有人捐五千、一千,金額不限,但唯一的原則是「每個人捐的錢越少越好,但捐錢的人越多越好」。
沒想到,這樣一個聚沙成塔的計畫,五年來,已經讓龍貓之家公益信託,在狹山村買下座森林,成為東京都居民,週末最常去的親子露營地點。

自然生命的療癒力量-"馬背上的孩子"


自然生命的療癒力量-"馬背上的孩子"推薦序

相信「馬背上的孩子」這個真實故事,對許多家長、老師或關心兒童教育的人來說,會是非常有效的提醒,讓我們可以更寬容更有耐心地對待不同身心發展樣貌的孩子。
在不久的以前,對於這種外表沒有缺陷,甚至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在與人互動或團體生活當中格格不入時,總會被人以為「沒有家教」「調皮搗蛋愛惹麻煩」,甚至是「反社會人格」,有時候身為父母親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比較不會帶孩子。
  幸好在醫學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尤其腦神經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越來越能辨識與分類各種心理上的特殊症狀,例如自閉症及及各種情緒、學習等各種障礙,除了找到這些症狀的可能成因,也發展出許多治療方法。我們較為熟知的當然是各種藥物,但是這些年也有不少人嚐試利用馬背上的孩子一樣的方式,用大自然的力量,包括寵物以及各種動物的陪伴,讓孩子內在的能量能安頓下來。
  其實即便身心發展順利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若是與自然生命疏離太久,也會逐漸產生情緒的障礙。
  每次看到城市裏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的建築物時,都會又感慨、又驚懼,有多少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天24小時,幾乎沒有幾分鐘,眼睛的視野是超過十公尺的。在家裏,不管是寫作業、看電腦或看電視,視線是短的,在學校裏恐怕也沒多少機會在操場上奔跑或躺在草坪上看雲,下了課到了安親班更是擁擠,就連假日出遊,不是塞在車子裏,就是在摩肩擦掌的人群中挪移。孩子的視線沒有機會看遠。
  而且除了上課之外,孩子的日常休閒活動都消耗在所謂三電「電視、電腦、電動遊戲」的虛擬影像世界中。可是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與戶外真實世界的互動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一切都消毒過,似乎潔淨、冷漠且隔離的環境中,反而對孩子的情緒與認知發展產生障礙。
  換句話說,孩子的感官要在豐富且互動的環境裏,真實的觸摸,真正的聞到、看到、聽到真實的世界,也就是在田野裏,真正的土地上奔跑,流下汗水,可以玩泥巴,皮膚感覺到濕潤的顆粒與聞到自然散發出的味道。
  已有許多醫療單位發現,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帶到戶外,會有大幅度地改善,比服藥或其他藉助電子科技的矯治儀器來得有效。
 馬背上的孩子用一種很強烈且明顯的方式讓我們看到大自然的療癒作用,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讓孩子從小就能親近土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神祕。自然的生命力,正與孩子蓬勃茁壯的生命相合。不要讓孩子整天擠在水泥叢林裏,沒有窗戶,沒有風景,沒有陽光,視野始終被限制在三公尺五公尺之內,忘記了其實在屋頂之外,我們的頭上還有星空。
  的確,當我們失去了星空,失去對浩瀚天體的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晚上到森林裏傾聽與觀察各種生物的機會,那種遇見生命的感動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萌發,也會逐漸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失去。
 就如同美國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現在我知道造就最好人才的秘密,就是在野外成長、與大地一起作息。」
帶孩子到大自然裏去,自然體驗能提供我們一種新的生命能量以及與萬物合而為一的連結。就如同梭羅所寫的:「不管是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我們都是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而為一。」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社會裏,對孩子平衡的情緒發展,我相信是愈來愈重要的。

以上文章轉載自中時部落格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不會就學!”


最野的部隊,最野的兵
□本報記者姚憶江發自湛江□本報特約撰稿唐忠平曾慶  
  “Stop your engines, drop anchor and get ready for inspection!(停船,拋錨,準備接受檢查!)
  喊話的是海軍陸戰隊某部二中隊中隊長李振華,他的“振華版”海軍常用英語被錄了音,用來訓練即將赴海外執行任務的特戰隊員們。
  李振華曾是清華大學國防生,他一直夢想著去中國最野的部隊。大三時,一位海軍陸戰隊兩棲偵察隊員的報告幫他選定了目標。他找來南海艦隊一位將軍的電話號碼,然後撥了過去。
  將軍的回答很簡單,“我們隨時歡迎!如果你準備好了……”畢業時,他如願以償。他去的是海軍陸戰隊兩棲偵察隊蛙人中隊。海軍陸戰隊素有“軍中之軍”之稱,而蛙人中隊則稱得上是陸戰隊的“隊中之隊”。
  李振華差不多提前一年開始準備———他從線上搜集了國內外海軍陸戰隊訓練的內容,自己“煉”自己。然而,2008年真正進了部隊後,頭三個月的基礎訓練就讓他嘗到了“煉獄”的滋味。他曾經很為自己五公里21分半的成績有點小驕傲,在陸戰隊,他才知道這個成績頂多只能算合格。“不會就學!”李振華記下了自己犯過的每一個錯誤,每次訓練,他都會挑軍事技能最好的戰士向他發起挑戰。
  三個月後,李振華進入南京國際關係學院學習偵察與特種作戰。學習,說白了還是訓練。比如,三天三夜山地行軍140公里,並完成預設科目。鑒於海軍陸戰隊將要面對的幾乎所有任務全都屬於特種行動,學習內容側重於特戰素養和指揮技能,李振華舉了個例子以使記者能明白他的說法,“比如,海軍陸戰隊往往要隨軍艦行動,其作戰環境是在海上,其難點在於如何滲透。”
  一結束學習,李振華就被抽調到現在的任務部隊,擔任二中隊中隊長。這顯然是對他訓練、學習成果的一種肯定。
  李振華沒有給記者渲染他所經歷的“煉獄”,但每一個陸戰隊員都知道那種滋味。“海練一天下來,頸背皮膚上全是水泡,用手一抹可能就是一層皮。”海軍陸戰隊三級士官孫海潮告訴記者。
  訓練開始後,四人一組,背負15公斤的戰鬥裝備,喊著震天的號子,先拖著數百斤重的橡皮舟在沙灘上來回衝刺一番。到終點後,還得托舉橡皮舟做下蹲起。
  隊員一邊完成訓練,一邊還要回答教官的問話。“訓練苦不苦?”“不苦!”“你們是什麼?”“我們是魔鬼!”聲音不響是不成的。
  等你胳膊差不多不屬於自己的時候,就該鑽泥潭了。“衝啊!”閉嘴不及時,等著你就可能是一嘴夾雜著牛糞的淤泥。別管頭上蟲蠅飛舞,也別管身下是什麼,反正你得在規定時間內像泥鰍一樣拚命向前鑽……鑽出泥潭,恭喜你,你過了煉獄第一門。稍微喘口氣,繼續……“陸戰隊員”的大號叫“海軍”,適應不了大海,叫什麼海軍。別管你以前見沒見過河,想不喝飽海水就能變成陸戰隊員恐怕會很難。老隊員有一句很形象的話描述訓練“旱鴨子”的慘烈,叫“拖著下去,然後拖著上來”。不過,半個多月後,如果你還不能徒手游5000,差不多就別指望能成陸戰隊員了。
  徒手5000米和武裝泅渡只是適應大海的開始,然後是抗暈能力,陸戰隊員得搭乘衝鋒舟進入浪湧區,隨著海浪一會被拋起,一會被摔落……
  未來戰爭的複雜性與殘酷性,對這些“兵中之兵”提出了最苛刻的要求。水下、水面、天空、岸灘、叢林、山地……陸戰隊員必須要做到隨處可戰,戰則能勝。為了達到這個要求,等待他們的是上戰場之前涵蓋潛水突擊、海岸偵察、特種爆破、三棲作戰和心理生理極限挑戰等二十餘類五十多個科目的訓練。
  與普通陸戰隊員相比,李振華的訓練科目還要加上班組戰術、偵察、駕駛、射擊、爆破、潛水、機滑降、跳傘、潛水、通信、擒拿格鬥等更專業的項目。
  陸戰隊作戰任務往往是背水而戰,“置己於死地而後生”。因此,即使在訓練時,陸戰隊員也會時常面臨“生死抉擇”。2009,一名兩棲偵察隊員在換裝新型翼傘武裝傘降訓練時不幸犧牲。然而,七天後,陸戰隊員就再次升空,副旅長陳衛東率先躍出機艙……“部分科目難度大,危險係數高,極易出現傷亡。”陳衛東上校說,“不管戰場環境多複雜,只要訓練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打仗時就一定能克敵制勝。”“我們要讓任何對手都無法輕視!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優勢

一位生意人上飛機坐定後,很驚訝地發覺身旁竟坐了一隻衣冠楚楚,繫著安全帶的鸚鵡。
當生意人向空服人員要咖啡喝時,身旁的鸚鵡對著空服員嘎嘎叫道:「小姐,妳怎麼這麼胖啊?妳一定很懶惰。好吧!反正妳要跑一趟,順便幫我弄杯威士忌來喝喝吧,動作快點。」
當面受到這種侮辱,空服員儘管心裡氣惱,還是盡責地端來一杯威士忌,不過卻把生意人要的咖啡給忘了。
當她要再跑一趟去端咖啡時,鸚鵡已經把剛端來的威士忌一飲而盡,又嘎嘎叫道:「再給老子來一杯,妳這個又賤又醜的女人。」
咬牙切齒的空服員不久後端來第二杯威士忌,但因怒火中燒,又把咖啡給忘了。
生意人再也受不了這種劣等服務,決定試試鸚鵡的方法。「喂!小姐,我跟妳要了兩次咖啡,兩次妳都忘記。妳這個豬頭!現在趕快去給我端來,否則我海扁妳一頓。」
幾分鐘後,兩名壯碩的空中少爺走過來,把生意人和鸚鵡從座位上揪起來,打開緊急逃生門,把他們扔出飛機。
正當一人一鳥在空中急速下墜時,鸚鵡忽然展開雙翅,轉頭對生意人說:「以一個不會飛的傢伙而言....你剛才真他媽的有種.....
啟示: 不要問:”別人可以做,為什麼我做就不行?”
因為別人有 ~ 你沒有的優勢!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微笑•Timing、幅度的學問


 對朋友或陌生人微笑,給人溫馨友善和藹感覺,我們都應該多多微笑。不過,微笑要得其法,才能收到效果。
  專門教成功專業人士行為/處世/形象的英國顧問公司The Go Group,教大家第一次見陌生人(如客戶)時,記得要微笑,不過,千萬不要笑得太快太早。如果你一眼望過去見到人就第一時間微笑出來,會給人虛偽的感覺,令人覺得你不真誠。
  這樣,會給人不良印象,嚴重的會損害客戶關係,做唔成生意。
  此觀察我同意。我們平日間中會遇到一些公關或經紀,一見人就依起棚牙,我心中都會認定此人虛假。就算是同事或朋友,如果是這樣「純熟」的笑法,我們也不大會喜歡。
  怎樣的微笑才算好?答:要慢慢笑。同時微笑的時間要比較長,不要「收」得太快,不要如煙花般稍縱即逝。「快閃微笑」同樣給人虛假感覺。
  微笑的幅度也有學問。如果微笑的幅度是在嘴角,不夠好,此即「面笑心不笑」的表現。笑的幅度要大,大成點?要整個面都笑,這才算好。
  蘇格蘭格拉斯哥 Caledonian University 工業心理學家 Bridget Hanna 話,不要「㩒掣式微笑」,不要不停的微笑,這些都會給人不好印象。要久不久笑,要在適當時候微笑,要慢慢的微笑。
  我全同意。
  笑都要記這麼多要訣,很難,是嗎?不。其實,真心的微笑,就自然會做齊以上各要訣了,不需要硬記的。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有了這個網站真的不錯吶∼至少知道自己服的藥有沒有什麼後遺症


訊息!! 有了這個網站真的不錯吶至少知道自己服的藥有沒有什麼後遺症, 或用何種方式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medicine/ , 民眾只要輸入藥品名稱,就可以立刻獲知藥品訊息。 
有時候 醫師也會開出不適合自己的藥方,而產生強烈的副作用,感冒藥就只有那幾套公式,有興趣可以查藥袋子上的 list... 
祝大家 ..永遠不需要吃到藥 ! 
就算要吃藥. 也不會吃錯藥! 
就算要吃錯藥. 也會查得到! 
※祝大家身體永遠健康,心情快樂※ 

空姐的失誤


空姐的失誤

    飛機起飛前,一位乘客請求空姐給他倒一杯水吃藥。空姐很有禮貌地說:“先生,為了您的安全,請稍等片刻,等飛機進入平穩飛行後,我會立刻把水給您送過來,好嗎?”

    15分鐘後,飛機早已進入了平穩飛行狀態。突然,乘客服務鈴急促地響了起來,空姐猛然意識到:糟了,由於太忙,她忘記給那位乘客倒水了!當空姐來到客艙,看見按響服務鈴的果然是剛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帶微笑地說:“先生,實在對不起,由於我的疏忽,延誤了您吃藥的時間,我感到非常抱歉。”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著手錶說道:“怎麼回事,有你這樣服務的嗎?”空姐手裏端著水,心裏感到很委屈,但是,無論她怎麼解釋,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諒她的疏忽。

    接下來的飛行途中,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每次去客艙給乘客服務時,空姐都會特意走到那位元乘客面前,面帶微笑地詢問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別的什麼幫助。然而,那位乘客餘怒未消,擺出一副不合作的樣子,並不理會空姐。

    臨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給他送過去,很顯然,他要投訴這名空姐。此時空姐心裏雖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職業道德,顯得非常有禮貌,而且面帶微笑地說道:“先生,請允許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誠的歉意,無論你提出什麼意見,我都將欣然接受您的批評!”那位乘客臉色一緊,嘴巴準備說什麼,可是卻沒有開口,他接過留言本,開始在本子上寫了起來。

    等到飛機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陸續離開後,空姐本以為這下完了,沒想到,等她打開留言本,卻驚奇地發現,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寫下的並不是投訴信,相反,這是一封熱情洋溢的表揚信。

    是什麼使得這位挑剔的乘客最終放棄了投訴呢?在信中,空姐讀到這樣一句話:“在整個過程中,您表現出的真誠的歉意,特別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最終決定將投訴信寫成表揚信!你的服務品質很高,下次如果有機會,我還將乘坐你們的這趟航班!”

    微笑是人良好心境的表現,說明心底平和,心情愉快;微笑是善待人生、樂觀處世的表現,說明心理充滿了陽光;微笑是有自信心的表現,對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抱積極和肯定的態度;微笑是內心真誠友善的自然表露,說明心底的坦蕩和善良;微笑還是對工作意義的正確認識,表現出樂業敬業的精神。

    微笑是文明經商的重要內容,是市場中不可缺少的魅力,它能製造明朗而富有人情味的生意氣氛,是開發不盡的資源,是事業成功的重要法寶,是服務行業的一種特殊需求和基本要求。

    微笑可以表現出溫馨、親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縮短雙方的距離,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圍。它能產生一種魅力,它可以使強硬者變得溫柔,使困難變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廣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現在,以客戶為本的服務理念已經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客戶滿意,永存心間。

    所以我們要提倡微笑服務。對待客戶的一切抱怨與不滿,親切的微笑是無上的良方,就算不能將其立即化解,也能將其冰鎮,穩定其擴散和惡化。再說了,將心比心,我們誰願意看到一張嚴肅的死人臉呢?更何況是客戶呢?已不欲,毋施於人的道理不正是如此。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應該做到笑到、口到、眼到、心到、意到、神到、情到。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OFF學: 會玩,才會成功 - 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你的競爭力


你是無時間、無金錢、無悠閒心情的「三無」可憐蟲嗎?
你是一進辦公室就拼命「ON」,但下班關機「OFF」後,不懂得安排休閒娛樂、兼顧家庭生活的人嗎?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衝刺、競爭,除了讀書、工作之外,其他的休閒活動都是無用,如今時空轉換,原本看似無用的休閒玩樂,成了21世紀新能力。全球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以多年的親身體驗,整合出一套OFF 學讓工作與生活均衡、玩出能量和活力:

什麼是「OFF」?
我認為就是成為「人生的達人」,不只在工作領域遊刃有餘,也能創造豐富人生。
如果能學習「OFF」這個「 COURSE」,所謂成功的人生,當然也是「OF COURSE」。
OFF學」能力差的人,將造成思考力的落差,對自己專業培養、事業開創、家庭生活,
缺乏想像與遠景,一生勞碌努力沒有頭緒。
    從年輕時候開始,
對於 ON(工作)與 OFF(休閒),都應該同樣地注意,並且創造出時間、金錢、悠閒的心情,盡情享受人生。
    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享受人生。即使已經超過六十歲,我還是覺得不夠,我一直在玩,這不但沒有成為工作的阻礙,  反而還有助益。
    騎越野車是我的興趣,在汗水、泥巴之中,工作上的疲勞一掃而空。
    不可思議的是,我的越野車同好,幾乎沒有上班族。大部分是小公司的老闆、木工、配管工等靠一技之長謀生的人。他們不依賴公司,靠自己力量生活,享受愉快人生。
    好學生不懂享受人生?大部分上班族的在校成績,都優於他們,雖然工作的成就、人生的幸福,跟學校的成績並沒有關係,但讓我驚訝的是,無法享受休閒生活的上班族,怎麼會這麼多。
    除了慵懶地「慢活」,你應該更積極地「OFF」!

首先,你要抱持一種年齡不相稱的精神
    已故的SONY創辦者盛田昭夫先生,是一個令人欽佩的的實踐者。一直從事高爾夫球運動的盛田先生,從60歲開始打網球。他告訴我這樣的理由:「跟同世代的人一起打球,之後走進淋浴間洗澡時,看到別人的臀部都是下垂的。同時自己的身體好像也被別人看著一般,很討厭。」
    盛田先生擁有「年齡不相稱的精神」。如果以「我已經幾歲了」-這種「年齡相稱的精神」來自我設限,中高年齡之後,將無法挑戰新的運動。盛田先生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絕對不要變成老人。」這樣的精神,正是年輕的秘訣!

擊退憂鬱星期一: 週末的時間分配術
Ø  從星期五晚上,開始週末的休閒活動
Ø  星期六,享受體力型的休閒活動
Ø  星期天,讓身心充分休息
Ø  星期天晚餐後,結束週末的休閒活動
Ø  星期天晚上開始,準備隔天的工作

星期天晚上收心 準備隔天工作
星期天晚上,不要做實際的工作,如寫企劃書、整理傳票等,避免太過投入工作,而影響睡眠。
在這段時間,最有效的作法,就是規劃未來一週的工作行程。如此一來,從星期一早上開始,一週的工作將明確而順利進行。
星期天晚上,我還會做一件事情,就是寄發email
給一些可能反對我的提案的人,說明提案目的,
並寫下「誠心希望您的理解與協助」等字句。
星期一早上,當對方收到email,並注意到發信時間是星期天晚上,對方也會感受到誠意,而軟化反對態度。
這就是人性!

書房活用術: 養成有效思考的習慣
我的書房分成三個區域:思考與寫作空間、文件與資料空間、以及電腦空間。同時,桌上的鐘、筆筒、牆上的畫,都有固定位置。
雖然筆筒內的筆,從來沒用過,牆上的畫,也很少用心欣賞。這麼做主要目的,是要營造一個熟悉環境。
每當我坐在椅子上,我總是能看到整體相同的環境,頭腦自然進入思考的狀態。
雖然我搬過幾次家,但這十幾年來,書房的空間規劃,完全沒有改變。正因為如此,我總是能夠專心思考。

下班以後的燈紅酒綠,是人生的浪費── 請善用活力早餐與午餐
有些人下班後,喜歡去「喝兩杯」,這種「喝酒溝通」習慣,不但浪費休閒時間,而且和公司的人聚會,話題只限於工作範圍,容易累積工作壓力,就好像是加班一樣;而參與的人通常是相同層級的人,往往也無法解決問題。結果除了互相抱怨,沒有任何建設性作法。
美國人下班之後,都會直接回家,享受他們的下班生活。除了回家吃晚飯,他們還會割草、修車,或享受讀書、帆船等樂趣,然後全家人一起聊天之後才會就寢。
美國人善用「活力早餐」與「活力午餐」來拜訪客戶,如此一來下班時間就可以比較自由。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浮生若茶


茶葉因沸水才能釋放出深蘊的清香, 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老僧釋圓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
老僧釋圓如入定般坐著,靜靜聽著這位年輕人的歎息和絮叨,什麼也不說,只是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小和尚諾諾著去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裏,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些茶。
年輕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見杯子裏微微地嫋出幾縷水汽,那些茶葉靜靜地浮著。
年輕人不解地詢問釋圓說:貴寺怎麼用溫水沖茶?
釋圓微笑不語,只是示意年輕人說:施主請用茶吧。
年輕人只好端起杯子,輕輕呷了兩口。
釋圓說:請問施主,這茶可香?
年輕人又呷了兩口,細細品了又品, 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呀。
釋圓笑笑說:這是閩浙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
年輕人聽說是上乘的鐵觀音,又忙端起杯子吹開浮著的茶葉呷兩口又再三細細品味,還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老僧釋圓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說:再去膳房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小和尚又諾諾著去了。
稍頃,便提來一壺壺嘴吱吱吐著濃濃白氣的沸水進來,
釋圓起身,又取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朝杯子裏注了些沸水。
放在年輕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輕人俯首去看杯子裏的茶,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裏上上下下地沉浮,隨著茶葉的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便從杯子裏溢出來。
聞著那清清的茶香,年輕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釋圓微微一笑說:施主稍候。說著便提起水壺朝杯子裏又注了一縷沸水。
年輕人再俯首看杯子,見那些茶葉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雜了。
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地升騰出杯子,在禪房裏輕輕地彌漫著。
釋圓如是地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沁得滿屋津津生香。
釋圓笑著問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卻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用水不同吧。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
用溫水沏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上,沒有沉浮,茶葉怎麼會散逸它的清香呢?
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葉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茶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平平靜靜生活,就像溫水沏的淡茶平地懸浮著,彌漫不出他們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櫛風沐雨飽經滄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襲擊他們,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釅茶,他們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沉沉浮浮,於是像沸水一次次沖沏的茶一樣溢出了他們生命的脈脈清香。
是的,浮生若茶。 
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
而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烈的沸水呢?
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它們本身深蘊的清香。
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烏龜的啟示,可樂的故事,... 想法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


烏龜的啟示
我曾見過一隻非常美麗的烏龜,殼和頭尾都是翠綠色的,在翠綠色的殼上有著深咖啡色的花紋。牠的背高高的隆起,就好像是一個籃球的半圓,弧線優美光滑,一點也不像一般的烏龜那樣扁平。最奇特的是那烏龜的嘴很大,兩邊的線條翹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對人注視,一瞬也不瞬。
那美麗的烏龜是在一位畫家朋友的畫室看見的,我對朋友說: 「這輩子沒見過如此美麗的烏龜,可惜沒有相機,下次一定要來幫牠照幾張相。」朋友向我談起這隻烏龜的神奇,他在巴西旅行時,第一眼看見就愛不忍釋,因為沒想到世界上有這麼美的烏龜,於是百般懇求,出了高價才向原來的主人購得。但是雙手才能環抱的大烏龜,重達三十公斤,怎麼帶回來呢? 
牠通過了動物進出口的種種繁複檢驗,才從海運用貨櫃託運回來。「巴西到台灣的貨輪開了三個月才到,我心想:萬一死掉了,就作成標本。沒想到開箱的時候,牠還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張開,嚇我一大跳。」朋友說。然後我們談起在武俠小說中有所謂的「龜息法」,武功很高的人可以鍛鍊像烏龜的呼吸一樣,達到接近禪定的境界。這「龜息法」既然學自烏龜的本能,烏龜三個月不吃不喝還能存活,就不是不可理解的。
過了一個月,我去看朋友,帶了相機想去拍那隻烏龜,萬萬沒想到朋友說:「烏龜死了,這是牠的殼,我留下來做紀念。」
航行過萬里,在木箱子靠著一息都能尚存的烏龜,怎麼會死呢?朋友說:「我到南部去開展覽,離開一個星期,想說不能每天餵牠,離開的時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來後少了一把,烏龜卻死了。」 後來找了一位獸醫來看,他說烏龜是撐死的,牠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氣吃完。
我和朋友撫摸著因為長得太美而走向萬里飄泊,最後客死異鄉的巴西烏龜留下的殼,內心感慨不巳在極度的黑暗中饑寒交迫還能存活的烏龜,在翠綠的花園水池旁卻因為吃得太飽而亡故了。因緣是不可思議的,可見困危並不全然可畏,飽足也不盡然可喜,在飽足中的節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還要艱難呀!希望『遠離憂患追求安樂』的人,卻很少想到『憂患』給人帶來生的勇氣,『安樂』使人喪失活的鬥志 這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巴西烏龜,如果心內有知,一定也會有所啟示吧!
巴西烏龜死了,只留下美麗的殼,彷彿牠的存在只是為了這個外殼,可是生命失去了,美麗的殼對一隻烏龜又有什麼意義呢?人也是如此,背負著美麗的『名利和權位』,以為那是真實的,但是,如果沒有『鮮活的生命』沒有深刻的生活,『名利權位』只是供人瞻仰的外殼,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只人的生死可以讓我們學習,一隻烏龜的生死也可以讓我們深思,看到那空留外殼的巴西烏龜,回家時走在忠孝東路上,看到許許多多的人背著外殼在路上行走,那衣著光鮮的女士,有著什麼樣的內心世界?那西裝革履的紳仕,又有著什麼樣的思想和智慧呢?這使得我有一種憂傷的心情:當我們把頭和四肢縮起來,縮進一個庸俗的社會化的殼裡,和一隻烏龜又有什麼兩樣呢? 人生的真正意義,應該是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啊!

可樂的故事
1瓶可樂在超商賣多少 ....................20
1瓶可樂在PUB賣多少 .....................100
1瓶可樂在高級飯店賣多少 ....................200
是的!同樣一瓶可樂,擺在不同的位置上,有不同的價值。。。可樂本身沒有生命,無法選擇被擺放的位置。
但人可以若你是可樂……你會想被放在哪許多人都會說:當然是高級飯店
是的.........現實社會中,你被擺對位置了沒 

想法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 --- 紐約與波士頓
兩個鄉下人準備出外打工。他們一個買了去紐約的車票,一個買了去波士頓的車票。到了車站,打聽之後才知道紐約的人很冷漠,指個路都想收錢;波士頓人特別純樸,見了露宿街頭的人會特別同情。去紐約的人想,還是波士頓好,就算賺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還沒來,不然回不了家。去波士頓的的人想,還是紐約好,給人帶個路都能賺錢,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致富的機會。最後,兩個人在換票地點相遇了,原本要到紐約的去了波士頓,打算到波士頓的去了紐約。
去波士頓的的人發現,這裡果然好,他初到這裡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做,竟然沒有餓著。銀行大廳的茶水飲料可以白喝,大商場裡處處還有歡迎品嚐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去紐約的人發現,紐約到處都可以發財。祇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就可以衣食無憂。用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築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稱,向不見泥土又愛花的紐約人兜售。當天他就淨賺五十美元。兩年後,他竟然憑著「花盆土」擁有了一間店面和園藝公司。
不久,他坐火車去波士頓旅遊,在路邊有一個撿破爛的人伸手向他乞討,一看兩個人都愣住了,因為二年前,他們曾在此地換過車票...
在人生道路上充滿了各種機遇,但面對機遇時,不同的想法常常就決定了不同的命運。機遇需要人們去思考,而敏銳的人擅於抓住機遇,改變自己的處境。我們是否也應該有不同尋常的思維模式,因為商機永遠存在會思考的腦袋裡。 

人生有「四苦」
一、「生苦」,嬰兒在母親腹中如受胎獄之苦,出生時又得經過母親狹窄的產道;
二、「老苦」,由幼年至青年直到老年,身體日漸衰老、退化,苦不堪言;
三、「病苦」,各種病痛纏住身體,是誰也不願受的痛苦!有的病人不是要求醫生設法為其結束生命嗎!
四、「死苦」,說到「死」,有些人不承認「苦」!
俗話說:「貪生怕死。」
這是一切有靈性的動物共同點,所謂「螻蟻尚且貪生怕死,何況人乎?」
在世間,有生必有死,誰也不願意死,但是又有誰能逃避得了呢?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
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聽說日本這幾年興起一種補習班,叫做「微笑補習班」,許多人都繳費去學習微笑,那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人們早就忘記應該怎麼笑了。
微笑還需要補習,其中實有深意,因為微笑人人都會,但許多人都留在「技術層面」,有的是「皮笑肉不笑」,有的是「肉笑心不笑」。
如果要「從心笑起」,就需要學習了。想要「從心笑起」,大概需要具備幾個基本的品質:
一是遊戲的心情;
二是包容的胸懷;
三是幽默的態度。
沒有遊戲的心情,就會對苦樂過於執著,對成敗過於掛懷,便難以在苦中作樂,品嘗生命的真味。
沒有包容的胸懷,就會思想僵化、不能容納異見,難以接受批評,把別人視為寇仇,處處設限,也就難以歡喜了。
沒有幽默的態度,就不懂得自嘲,不知甘於平凡,也不會對世事一笑置之,就會畫地自限,想不開了。
『嚴肅』真是一種病,那些外表嚴肅,內心充滿怨恨的人,是生病了。
那些執著於財勢名位、不能放下的人,也是生病了。
如果嚴肅真是一種病,現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輕重緩急不同罷了。
我們應該認識這種病,革除這種病,讓我們懂得笑,懂得遊戲,懂得包容、懂得輕鬆和幽默。
每天早晨,對和我們會面的熟人真情一笑;對和我們錯身而過的陌生人點頭微笑;或者,拯救社會就是從這裡做起呢!
「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笑,是一件好事。」真情笑、遊戲、包容、輕鬆和幽默  ……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五官容貌,卻能夠以微笑展現歡顏。


誰才是生活家? /李翊菱 

天生的才幹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樣,需要靠學習來修剪--英國哲學家培根 

家裏的儲藏室充滿陽光,我在靠窗的一個櫃台上栽 種了各種植物。銅錢草襯在原色陶盤上,姿態顯得俐落乾淨,各種不同面向的圓葉搶著招呼太陽;大 岩桐擴擺著胖葉,懶散地放鬆它的身體;我最愛的紫色酢醬草,在名家的陶作裏,雖有些 奢侈,但散發出恬靜優雅的無言之美。百葉窗櫺將戶外的醜陋若有似無地遮住,可以滿足 主人隨意的採光需求。 

植物的生命需要光,人的心靈也需要光。莊子說:「心靜生虛,虛室生白。」意思是: 個人的心能夠靜下來,心靈就會多出空間。有了空間,光線才能照進來,心靈自然明亮。 處於紛擾的時代,人在生活裏如果懂得取捨,不擁有太多物質就不被物役。不被物役心靈就能沈靜,就能多出明亮的空間。這空間便是用來計畫學習我們所欠缺的生活智慧。幾年 前,在友人的慫恿下買了珠寶。女人喜愛珠寶是天經地義之事,原以為有了珠寶可以使得 生活更添光彩,卻終日擔心遭竊而成為嚴重的心理負擔,不快樂也是自然的事。人生有太多類似的狀況。因而頓悟,生活中不那麼需要的東西不一定要擁有,欣賞欣賞就可以了。 

「學習心靜」是生活中首要條件 

要如何學習?就從閱讀好書也閱讀自己開始吧。藉著自己不同的生命經驗,讀好書可以在 不同時空下與作者的文思產生共鳴,也可以順便檢視,自己所走過的人生有什麼改變?最 重要的是,我們的人生有沒有更加快樂呢?我有幾個畫家朋友平常喜歡閱讀也寫文章。長 期觀察他們的生活內涵,一如培根所說:「天生的才幹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樣,需要靠學習 來修剪。」。發現詩人之所以能寫詩,畫家之所以能畫畫,除了天生的條件外,主要是因 為他們的心情安靜。心靜可以用來閱讀,用來明辨周遭事物,用來觀照自己。心靜,才能 安排自己想要的生活,生命才能創新。 

植物在適當的空間內得陽光,它還以好顏色;人在沈澱的心靈空間,得平安寧靜的生活。 懂得生活的人,不依賴外在物質裝飾自己。而心靜的人才能有機會培養一份能力,那就是 抗拒生活所帶來的一切誘惑。 

誰才是生活家?就是能夠心靜懂得愛自己的人。 
妳的嘴甜不甜?給女兒的信              ~劉鏞~               
※細細回想我們自己不也常犯同樣的錯嗎?身教更重要ㄛ!共勉之~
現在的小孩與其說是很無理頭,有時是因為他們不懂禮貌,以為擺酷才有個性,或是認為有趣,其實給人的感受並不好,尤其是長輩或陌生人,可是他們不知道 ~~~ 
今天早上,我起床,發現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只好打妳媽媽的手機。手機是妳接的。 
「妳們到哪裡去了啊?」爸爸問。 
「你難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嗎?」妳在那頭說,「我們正在去 老師家的路上。」 
晚餐前,爸爸到廚房的櫃子拿酒杯,妳也過來,伸手往同一個櫃子裡摸。 
「妳要什麼?」爸爸問妳。 
妳沒答,從櫃子裡拿出一個碗,把碗在我眼前晃了晃,就轉身走了。 
早上,因為妳正要去上課,我不好多說;晚上,又因為是吃飯前,怕影響妳的情緒,我也沒講話,但是現在爸爸必須對妳叮囑一番。 
記得妳上幼稚園時,老師曾經要妳交一張通知給爸爸媽媽嗎? 
那通知是教父母怎麼跟幼兒說話。 
「幼兒們要聽直接的、肯定的話。」通知上說——「當孩子做危險的動作時,大人不能說『妳要死啦?爬那麼高!』孩子會因為聽不懂,而不知所措,搞不好,大人太疾言厲色,原本孩子抓得穩穩的,反而嚇一跳,一鬆手摔了下來。所以大人要對孩子說:『快點下來,那樣太危險了。』這句話因為直接,孩子一聽就懂了。」 
妳還記得不久之前,學校發了一張單子,教妳們怎麼說話有禮貌嗎?那張標題為「好好表達(NICE EXPRESSIONS)」的單子上印著: 
(Please) 
謝謝妳(Thank You.) 
原諒我( Excuse Me. ) 
對不起(I am Sorry.) 
妳好嗎?(How Are You Doing?) 
祝妳玩得愉快(Have A Good Time!) 
那真太好了(That Is Really Nice.) 
讓我們輪流(Let's Take Turns.) 
我會與妳分享(I'll Share With You.) 
來,跟我們一起坐(Come And Sit With Us.) 
我能幫妳嗎?(Can I Help You With That?) 
來跟我們一起玩(Come And Play With Us.) 
妳是個好朋友(You Are A Good Friend.) 
現在輪到妳了(It's Your Turn Now.) 
妳那方面真棒(You Are Very Good At That.) 
我喜歡妳的點子(I Like Your Idea.) 
我可以體會妳的感覺(I Understand How Yon Feel.) 
我們總給妳留個位子(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you.) 
我現在就給妳看(I'll Show You Now.) 
祝妳好運(Good Luck.) 
記得那時候,妳把單子拿回家,爸爸還覺得好奇怪—— 
「天哪!都要上初中的孩子了,還教這些最基本的句子。」 
但是今天,爸爸懂了。 
可能愈是當妳們大了,有了主見,或進入青春期,愈得教妳們說話的禮貌。 
譬如妳今天早上對爸爸說話,不是就不夠禮貌嗎? 
當爸爸問妳在哪裡的時候,妳為什麼不直接說「我們在去上中文課的路上」?
相反地,妳用了一句責難的話——「妳難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嗎?」 
孩子,妳大了,應該知道說話的技巧了。會說話的人,絕不是總以責難語氣咄咄逼人的。 
想想,如果天氣冷,妳穿少了,媽媽對妳吼「妳想凍死啊?」
是不是在感覺上遠不如她對妳溫柔地講「今天天冷,多穿一點」?
想想,如果妳在教室裡開窗子,有同學對妳喊:「妳不冷嗎?妳不冷,我們冷。」
是不是遠不如,她對妳關心地說:「別開窗子吧,回頭著涼了。」 
「多穿一點」和「別開窗子」都是正面的句子 ,好比妳上幼稚園 老師教我們對妳說話的方法,
不是很簡單、很明確,感覺上比妳用責難的「問句」好多了 嗎? 
相對的,有許多直接而簡單的句子:妳又應該改為「問句」,才顯得婉轉。 
譬如妳問「對不起,我是不是能離開一下?」「對不起,我是不是能打擾妳一分鐘?」
「十分抱歉,妳是不是能再說一遍?」「是不是能麻煩妳把胡椒遞給我?」 
這些問句不是「責難別人」,而是「責難自己」,表示「因為我有事,不得不離開。」 
「因為我有問題,不得不打擾妳。」「因為我沒聽清楚,要麻煩妳重複一遍。」
「因為距離太遠,我得麻煩妳幫個忙。」妳說,那感覺是不是比妳直接講「我有事,要離開。」
「我要問一件事。」「妳再說一遍。」「把胡椒遞給我。」感覺有禮貌得多? 
再談談妳晚餐前拿碗那件事。 
妳知道華人常用「頤指氣使」 形容人沒禮貌嗎? 「頤」是「面頰」,「頤指」的意思是用半邊臉來指揮 ;「氣」是「氣音」,「氣使」表示用「哼、嗯、喂」的語氣使喚人  
西方世界也一樣,當妳指揮別人,卻只有動作,沒有聲音的時候,是最沒禮貌的。 
舉例來說,妳去餐館,茶杯空了,妳最好對侍者說「是不是麻煩妳,幫我續杯?」
或者一邊指杯子,一邊簡單地問他「我是不是可以?(May I?)」除非那侍者距妳很遠,妳叫他,會吵到別人,妳絕不能光指一下杯子。
即使指杯子,不說話,妳也一定要看著他,露出笑容。 
至於妳去銀行或郵局那些櫃台前面有玻璃的地方辦事,更要注意不能用敲玻璃來引起對方注意,而必須開口說話。
即使不得不敲玻璃,也必須伴隨著說一聲:「對不起,打擾妳。」 
好,現在回頭想想,爸爸要說妳什麼? 
晚餐前,妳把手橫過爸爸面前,去拿碗,是不是不如開口問:「爹地,能不能請妳把碗遞給我?」就算妳自己拿了,當爸爸問妳要什麼的時候,妳是不是也應該開口說「我拿碗」,而不是在爸爸面前晃一晃? 
最後,讓爸爸告訴妳兩件有意思的事—— 
爸爸念研究所的時候,有個在餐廳打工的同學曾經偷偷告訴爸爸:「如果有客人耍大牌,頤指氣使,我就在他的菜裡吐口水。」
還有一個在領事館做事的朋友說:「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動物園裡的動物。
他只要敲,我就裝做忙,要他等;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煩,刁難他。」 
無可否認,這兩個人做事的態度很不對。但是妳能不知道、能不警惕嗎?沒禮貌,除了顯示自己沒教養,還常吃悶虧呀!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五官容貌,卻能夠以微笑展現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