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我只願是你的過客


【我只願是你的過客】張莉聆/吉林長春(旺報2012-08-30
20119月,拿著「交換學生」的邀請函,踏入了中國文化大學的校園,在台北的陽明山上,淡水、基隆河,一片城,一片璀璨,就這麼真實地放在了自己的腳下。
拿著地圖摸索校園,熟悉台北,一切就像是每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沒有多出一厘一角,就像原本就住在這裡一樣,沒有陌生的排斥,就這麼溫婉地接納了我們。比起台灣人,我們雖然少了一盤紮在這裡的根,但比起遊客,我們還多帶走了一段回憶。
日子不緊不慢的過著,台灣的男生不是太過淘氣,就是缺少點陽剛之氣,總歸是不入眼的。某一個課間,突然有一個男生拿著手機,跑過來問我怎麼用羅馬拼音打字,平時上課似乎沒有見過他,還染著流裡流氣的黃頭髮,本想敷衍敷衍他,看著他那麼認真的把拼音和注音抄在一起,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對於這個男生,我至始至終都是不解的。白天,他依舊和他的哥們一起遲到,一起在課上睡覺;晚上,卻又準時出現在圖書館,找我抄筆記。剛跟他的朋友說要去「把妹」,轉過身來就跟我說:「我想去讀書」。我問他為什麼不和他的朋友去學習?為什麼偏偏跟我一起去?他說:「因為你不是這裡的呀,大家都不讀書,我去讀書,朋友會笑我的啦,我只好跟他們一起翹課,反正你也會走掉,你怎麼看我,也沒有那麼重要,我只是不想當個爛人……」
原來,那些表面嘻嘻哈哈的台灣男生,有的是執著與剛強,他們也想有所擔當,有所作為,或許是顧忌別人的嘲笑,或許是害怕辜負了親友們的期待,就這樣在原有的世界裡自樂著,消磨著。就像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圈子裡一樣,他們會告訴你,你該怎麼做,你不該怎麼做。那些異樣的眼光,讓我們不敢違背那些所謂的公理;那些殷殷的期待,讓我們不敢犯任何的錯,只有出了這個圈子,才敢稍稍釋放自己。
剛好,我不屬於這裡;剛好,我只是個過客。
他們可以說說那些從未敢說的理想,可以換一個他們從未敢嘗試的身分。我們未嘗不是呢,隔著一彎海水,在一個與原來無關的世界,在一群全新的人裡來來往往,自由自在地展現著自己的真性情。因為我與他們無關,所以不必瞻前顧後,不必畏首畏尾。有時候,我們只是想要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世界,去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美麗的台灣,即使不能留在這裡,也沒有必要為「過客」這個身分悲哀,或許只有當你是「過客」的時候,才能遇到一個真正唯美的世界。
台灣,我只願是你的過客,做了一回真正的自己,也讓我遇到了一個完美的你。

把愛傳出去


再送各位一段影片"One Day",有異曲同工之妙:
【把愛傳出去】
有個故事很有啟發,與大家共享:
在黑龍江的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李四的年輕人因為汽車“拋錨”被困在郊外。
正當他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一位騎馬的男子正巧經過這裡。
見此情景,這位男子二話沒說便用馬幫助李四把汽車拉到了小鎮上。
事後,當感激不盡的李四拿出不菲的鈔票對他表示酬謝時,這位男子說:“
這不需要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也要盡力幫助他人
於是,在後來的日子裡,李四主動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並且每次都沒有忘記轉述那句同樣的話給所有被他幫助的人。 
許多年後的一天,李四被突然暴發的洪水困在了一個孤島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著被洪水吞噬的危險救了他。當他感謝少年的時候,少年竟然也說出了那句李四曾說過無數次的話:
這不需要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
李四的胸中頓時湧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來,我穿起的這根關於愛的鏈條,周轉了無數的人,最後經過少年還給了我,我一生做的這些好事,全都是為我自己做的!”
傳遞溫暖,拒絕冷漠。正義會傳染,邪惡也是如此。
1、如果錢還寬裕,別養二奶,偷偷養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
2、遇到夜裡擺地攤的尤其賣菜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遇到學生出來勤工儉學的,特別是中學生、小姑娘,她賣什麼你就買點。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難,出來打工也需要勇氣的,鼓勵鼓勵她吧。
3、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裡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還給人家,一般別人也不會在乎錢了。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後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歉,把錢還給人家。  
4、遇到問路的,碰巧你又知道那個地址,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  
5、如果丟的垃圾裡有碎玻璃、大頭針、刀片等,請用膠帶把它們纏裹一下,並儘量多纏幾層。這樣就降低了保潔人員或者撿垃圾者被傷害的概率。他們大都是沒有醫保的弱勢群體,體貼體貼他們吧,好人會有好報的。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接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
7、下雨的時候、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小販,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8、上車遇到老弱病人、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需要的人,然後裝作就要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9、開車等紅燈,有人發各式各樣廣告傳單,記得搖下車窗順手拿一份吧!聽說發完一大落代價新台幣500元,還有賣玉蘭花的新台幣20元一串,能買就多買,頂著大太陽討生活,賺取那微薄辛苦錢的確實不容易。就讓他們早發完早賣完早點回家去。
須知,隨時隨地都可行善的人是有福報的。
無時不刻都要記得,我是唯一。
每天起床時要告訴自己,今天要比昨天更進步。
走出家門時別忘了,微笑是你最好的招牌。
遇到難題時要自問,現在我可以怎麼做。
遭遇挫折時要明白,逆境讓我更堅強。
與人相交時要想到,三人行必有貴人。
意見不合時要牢記,溝通比對錯更重要。
前途茫茫時要相信,困境會過去的。
工作失利時要轉念,失敗表示要換個方法才會成功。
灰心喪志時要記得,成功只屬於堅持到底的人。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何者多力?


【何者多力?】星雲說偈
何者多力, 忍辱最健, 忍者無怨, 必為人尊。 ──《四十二章經》 世間上最大的力量是什麼?是颱風、地震嗎?是刀槍嗎?是原子彈、氫原子彈嗎?都不是,「忍辱」的力量最大。圖/妙顯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為人尊。──《四十二章經》
世間上最大的力量是什麼?是颱風、地震嗎?是刀槍嗎?是原子彈、氫原子彈嗎?都不是,「忍辱」的力量最大。天下的是非煩惱,天下的不如意,只要能忍,都能迎刃而解。
你看,小孩以啼哭為力量,英雄以刀劍為力量,男士以紳士風度為力量,婦女以嬌媚為力量,菩薩以發心慈悲為力量,阿羅漢以忍辱為力量。忍,並不是打不還口,罵不還手,而是大勇、大力、大無畏、能擔當,就如軍人到前線作戰,要全心奉獻國家,忍耐犧牲,這也是一種忍。
忍,必須很勇敢,如佛陀在《佛遺教經》裡告誡弟子:「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毀謗、譏諷、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之人。」忍,也要具備高度的智慧,才能做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因此佛陀讚歎忍辱的功德,是布施、持戒所不能及,能忍辱者為「有力大人」。
「忍者無怨,必為人尊」,為人處事,最大的修養就是忍。想要做一個能忍之人,必須長養慈悲心,以慈悲心來化解許多的怨恨,以平等心來對待種種的差別,以包容心來接受不同的意見。
忍也有層次之分,首先忍之於口,不用語言與人計較。雖然口中不與人計較,但有時候臉上還是不免會表現出生氣的表情,這是「下忍」。再忍之於面,即不與對方生氣,臉上也是面帶微笑,不過心裡還是不高興,這是「中忍」。最高的層次,忍之於心,不但口中、面上不瞋不怒,連心裡面都不與對方計較,這是「上忍」,能夠修養到這種程度,那就成功了。
俗話說:「能忍自安」,人生中,如果凡事都能忍得住,心裡就不會有怨恨,一切的困難、挫折,也會化為生命的養料,我們的人格必定能夠提升,獲得社會大眾的尊敬。所以,忍不是吃虧,忍是大力、大慧的表現。忍耐不但能使人勇銳無比,也是人我相處的潤滑劑。唯有「忍」,才能使萬物和諧、世界和平。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富裕病毒~—這一代就已面臨的生命課題


~富裕病毒~—這一代就已面臨的生命課題】
   其實富裕病毒包括:
   沒能力煮飯:被外食餵食習慣了˙像家中豢養的動物沒有尋找新鮮乾淨食物的能力。
   沒有工作價值:太有錢沒有工作的必要˙太聰明→社會付出的功能消失。
   社會需求消失˙工作需求消失→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這是現代社會的多數現象。
妳,還在當「孝子」「孝女」嗎?趕快「悔改」,以免「誤人誤己」。
這股「富裕病毒」正席捲全球,從美國、日本到臺灣……看完這篇覺得花點自己的辛苦錢享受人生或投資賠點錢也不一定是壞事,避免小孩得富裕病。
美國調查:繼承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小孩,2成放棄工作,多數一事無成;他們得到越多,越不滿足,甚至失去奮鬥目標。這股「富裕病毒」正席捲全球,從美國、日本到臺灣……
「好好待妳的小孩,但不要給他們太多財產。」這是今年一月,美國《商業週刊》出版的25個最佳觀念專題(The best 25 ideas),報導開始的第一句話。配合一張皺著眉頭、不開心的小孩照片,這句話格外引人好奇:為何要這麼慎重其事的談這事?
答案在文章中的一個單字:「富裕病」(affluenza)。先前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讓大家看到富裕病的英文時,感覺好熟悉。沒錯,富裕病這個名詞是1990年代後期才發源於美國,由兩個單字「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合成,指那些由於父母供給太多,造成孩子過度沉溺物質,生活缺乏目標等後遺症。
童年富裕、長大負債
美國年輕破產族,每年增加16%。當美國嬰兒潮世代到達人生成就最高峰,即將擁著四百一十兆美元退休,甚至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的階段,卻突然發現,他們的兒女或孫兒女,正受到富裕病毒的威脅。
根據美國消費者聯盟的一項調查,2003年有31%的大學生,有超過三千美元的信用卡債,比2000年增加了67%;二十五歲以下因為負債而破產的人數,過去十年也以每年16%! 的速度快速增長(二十五歲以上破產人口的增加速度只有5%)。不是因為年輕人沒錢,而是因為他們太愛亂花錢,所以如今美國許多大學將消費性負債,列入學生退學的評量因素之一。
臺灣也不遑多讓,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的最新統計,臺灣所有卡債中,五分之一是由二十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所「貢獻」。他們主要用於購買奢侈品所積欠的現金卡、信用卡卡債,共計一千四百七十八億元,相當於政府兩年的高等教育經費,或未來八年的全國治水經費。
而根據研究,美國的破產族當中,超過七成都來自於中產或者更高收入的家庭。他們的人生因為負債搞得一塌糊塗,並不是他們資源太少,反而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資源的供給非常充裕,甚至是太充裕了。
美國興起反思浪潮,五分之一富豪寧捐出財富不留給子女
今日的美國,百萬富翁在十年內成長了400%,對財富卻出現了反思的浪潮:2003年,哈佛大學募款人柯立爾估計,全美三百二十萬名百萬富翁中,約有六十萬人因擔心會寵壞子女而將捐出大筆財富。他說:「許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產階級的生活形態,好讓他們擁有快樂婚姻,並且養育快樂子女。」
那麼這些新富會留多少錢給子女?柯立爾表示,資產超過三千萬美元的富豪,會留給子女每人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這筆錢可用來買一幢房子,且受良好的教育。連續十二年蟬聯《富比世》全球富人排行榜第一名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則早在一九九九年時宣布,他和妻子將他們兩個孩子的遺產繼承金額,限制在一億美元以內。蓋茲目前的身價有五百億美元,卻只留下五百分之一給孩子,剩餘的財富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和社會福利事業。
富裕人口也快速增加的華人社會而言,如何恰當的給孩子金錢、資源?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中國傳統上避諱談錢;其次,我們的傳統都還是留遺產給孩子,而非將財富留給社會。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四月二十七日在交通大學演講時表示,他有二女一男,但三個子女現在還不知道,老爸到底會不會留財產給他們。他說:「我錢很多,留一些給子女到底要留多少?」這個問題對他而言,遠比經營事業還困難。
不只有錢的許文龍覺得很難,對大部分中國人的父母而言都不是簡單的事。從事跨文化,本土心理學研究的中研院院士楊國樞指出,包括臺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東亞儒家文化圈,是集體主義的社會,「至今我們民法的『父債子還』,還是延續這樣的『家族共產主義』精神。」
富留子孫種下惡果,孩子變得只知享受,不知義務               
今年四月十六日,臺南市爆出一家四口燒炭自殺的人倫悲劇,二十八歲的張智凱帶著妻子與五歲長女、五個月大幼女,輕易的結束四條寶貴的生命,自殺原因只因為高中音樂老師退休的媽媽不借給他三十萬元!
悲傷的母親,即便面對兒子指控「媽媽愛錢更甚我的生命」,深痛之餘,仍然替兒子說話,認為是媒體亂寫,「他其實很乖」。老鄰居看到的則是,失婚獨立扶養張智凱長大的陳玉霞,在張智凱從小到大的成長中,只要是張智凱開口要的東西,幾乎沒有說不的。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東吳大學社會係副教授吳明燁觀察指出,在這個家「呈現的似乎是孩子只有權利,沒有義務。」這個永遠只負責享受的孩子,最後走上的是富裕病的最惡後果。
外國人稱臺灣為Boss Land,因為臺灣家族對子女高度的經濟支持,讓許多人不需要理性計算風險,就可以隨性創業。「因為得來容易,所以臺灣創業的年輕人投資報酬率常算不清楚。」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翟本瑞說,同樣的,在花錢時,年輕人也預期將來會從家裡繼承財產,而有恃無恐。
讓孩子走出「金鳥籠」,教導正確用錢觀念,為自己負責
中國人常說「富不過三代」,但這並非打不破的魔咒;深入了解一些能夠富過好幾代的家族,對如何與財富相處,都有非常嚴謹的教養。翟本瑞舉例,德國最老的投資銀行梅茲勒(Meztler)家族,富過三代的秘訣只有一個:不讓孩子關進「金鳥籠」;他們的小孩上地區最普通的學校,每天走路去搭公車上學,與所有同學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吃同樣食物。
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沃爾瑪集團的華頓家族,已逝的董事長山姆.華頓(Sam Walton),奉行的財富教育核心理念是「勞動讓人有價值」。老華頓從來不給孩子們零用錢,他的四個孩子很小就開始「打工」,在商店裡擦地板,幫忙修補倉庫的房頂,晚上幫助裝卸簡單的貨物,老華頓則根據一般的工人標準付給他們「工資」。
這一代華人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是在「漏斗型」的資源灌注下成長──臺灣出生率是世界倒數第一,全臺平均值衹有1.2%,居民社經地位最高的臺北市,出生率更低至1.04%。因此,富裕病毒對華人的考驗,將比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更為嚴峻。妳的孩子,做好防疫措施了嗎?妳的財富教育啟動了嗎?

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
心理點評:你在為誰而“玩”?
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成長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http://t.wormfans.com/dEr)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為什麼會自斷經脈,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闆、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座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波動。因為,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獎懲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會孩子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麼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後,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 ———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切記:外部評價系統經常是一種家族遺傳,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從現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為自己而玩”。

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
心理點評:你在為誰而“玩”?
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成長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http://t.wormfans.com/dEr)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為什麼會自斷經脈,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闆、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座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波動。因為,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獎懲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會孩子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麼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後,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 ———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切記:外部評價系統經常是一種家族遺傳,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從現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為自己而玩”。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做那改變世界的百分之零點幾


【做那改變世界的百分之零點幾】
工程師、政治人物與專業經理人,能成功扮演這3種角色的,有一個名字絕對不會被忘記:他是台灣高鐵CEO執行長歐晉德。
春節剛過,但這個年對歐晉德來說,格外具有意義。去年此時,他擔任台灣高鐵執行長還不滿半年,除了一上任就碰上通車延宕,高鐵因應返鄉運載高峰,不斷「凸槌」,售票混亂、系統當機、重複劃位……種種狀況都讓歐晉德顯得疲於奔命。那段期間,恐怕也是他半生職涯中,對外道歉密度最高的時候。
這次高鐵再度應戰年關「大考」,雖然仍有旅客抱怨,但還算平順過關。「我的reputation(信譽)都要賣光了,」歐晉德回想當時的心情說。「今年再發生,我整個人就垮了,」雖然講話時臉上仍帶著笑容,但不難想見他心中的壓力。
62歲時以「空降部隊」的姿態扛下高鐵,歐晉德展露的拼勁和意志,連年輕人也要自嘆弗如。
前半年,歐晉德只要有空就做、次數多到已不可考的事,是他口中的「到每一站滾來滾去」。到每一站滾來滾去
1月中,記者跟著歐晉德一起踏上他的固定路線:從台北市信義路五段的辦公室走到捷運市府站,乘捷運到台北車站後,再轉搭高鐵。
上車後,歐晉德並不坐下,而是從末端的第12號車廂開始,一路走到1號車廂,每個車廂巡邏。同時,只要經過無人的廁所,他一定打開門仔細檢查。
當列車靠站,歐晉德通常會隨機下車,了解站務的最新情況,但這時間點,有時是清晨,有時是深夜。「你都看些什麼?」記者忍不住問他。「什麼都看,」歐晉德回答。他從西裝內襯的口袋掏出記事簿翻開,有一天的筆記赫然寫著:「站長說『休息時間不夠』。」
另外一本記事本上,歐晉德則按月依日期畫出表格,整整齊齊地填寫著當天高鐵的載客數與營運收入。每天一早進辦公室,他立即進行的幾個動作之一,就是更新前一天的數字。這些資料隨身攜帶,想到就馬上查閱。
「你要知道他在做什麼,而他也知道你知道,」歐晉德解釋。如果不是身歷其境,根本無法體會員工徹夜清理軌道的辛苦。後來行政單位將提供維修人員早餐的時間,從早上7點提前到6點,今年3月起再增加宵夜,都是出於歐晉德的指示。
「身先士卒」的自我要求,周圍人都看在眼裡。一名高鐵員工說,去年因應強烈颱風聖帕過境,列車班次停開,即使防災中心有視訊設備,歐晉德仍然堅持親自搭乘恢復通車後的第一班車南下,實地從北到南走上一圈。
時光回溯到2006101日,歐晉德決定接任高鐵執行長。當時很多人跌破眼鏡,這位曾為台北市民出生入死的「歐副」,為什麼把自己「押」在飽受爭議的高鐵上?
歐晉德曾這麼回答:他的任務,是「陪高鐵員工撐過這一段黎明前的黑暗」。從命令貫徹體到有機體
從看得到的數字分析,去年高鐵載客人次達1,5794千人,行車事故零,準點率為99.46%。若把各種指標與日本新幹線、義大利「歐洲之星」等著名系統比較,並不遜色。也的確,愈來愈多人對高鐵由最初的觀望,轉為列入習慣搭乘的選項。
但更引人好奇的當然是:400多天過去了,歐晉德究竟為高鐵帶進什麼新的變化?
118日,高鐵桃園青埔站外的運務大樓正舉辦一場特別的活動:「台灣高鐵卓越服務競賽頒獎典禮」。經過4週競賽,由各車站與南、北區運轉中心組成的3組隊伍,共同爭奪年度卓越服務的榮耀。
競賽只是整個高鐵內部改造工程的一環。早在去年初通車前,高鐵就委託亞都麗緻服務管理學苑資深顧問麥淑莉,引進一連串服務技巧、服務精神、服務文化的訓練。雖然是內部不公開的活動,卻不難從上台員工真情流露,感受到得獎殊為不易——從董事長殷琪手中接過獎座後,左營站站長甚至興奮地大呼:「比得了金馬獎還高興!」
這是歐晉德為自己立下的標竿之一:建立高鐵的新文化。他分析,在興建期,只看期程與品質,由上到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demanding”式的強勢運作或許可以,但一旦轉為營運服務公司,介面從工程改成人,「就要全面變成一個有機體,而不只是命令的貫徹體,」他說。
3千多人都能「自動自發」、「有向心力」,打從心底服務每個乘客,談何容易?然而,歐晉德的領導魅力,也在這裡。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二救災救護大隊大隊長陳崇岳因921地震救難而與當時擔任副市長的歐晉德熟稔。「以我的層級,本來不會有這麼好的互動,」他談起歐晉德時滿臉敬重:「但他總是親自參與第一線,了解我們的需求,關心到心窩裡。」
東興大樓倒塌時,歐晉德第一時間抵達現場,身先士卒卻沒有個人英雄主義。「交代清楚你就去做,不必事事和我報告,我相信你,」陳崇岳引述歐晉德當時的話說。多年後他仍清晰記得歐晉德的當機立斷,以及對同僚的授權與信任。
文字工作者陳芸英以1年的時間貼身採訪歐晉德,寫成《重返危機現場——愛是行動》一書,於去年底出版。她觀察,歐晉德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特質:「對人一視同仁,沒有架子。」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寫書前,她跟歐晉德講話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但陳芸英毛遂自薦,希望把他過去的救災經驗記錄成書,歐晉德爽快地答應了。沒想到幾天後,《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也提出邀約。「他可以一句話打發我的,」陳芸英說。但歐晉德沒有:「已經有人寫了,你們晚了幾天。」他選擇婉拒高希均,即使兩人有30多年的交情。
作為領導者,歐晉德「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搏感情」,確實讓最基層員工也清晰感受到他的誠意。「好的工作態度會傳染,」歐晉德相信。他最喜歡到處跟人分享基層人員認真「打拼」的故事。
麥淑莉進駐高鐵推動專案後,即要求13位高階主管都效法歐晉德,隨身攜帶小本子,只要看到同仁有好的表現,當場記錄。「最後13位主管都交出來了,」麥淑莉在卓越服務競賽頒獎典禮上發表感言時,也難掩動容地說。
不過,除了建立凝聚力,歐晉德另外一個更大的目標,是帶領高鐵團隊「找到未來的方向。」
「確定了方向,剩下的都是過程,」歐晉德說。他對「方向」的定義既大器且明確:「高鐵要變成台灣的驕傲。」
縱然已進入民間企業,歐晉德渾身上下的使命感依舊強烈。這句話以及「要對國家有貢獻」,在1小時的採訪裡,他講了不下10遍。降職減薪的生涯軌跡
去年8月,高鐵召開股東會,高階主管享有「千萬年薪」的待遇水準,一度引起股東質疑。然而,熟悉歐晉德的人都知道,實際上,「降職減薪」才是精準串起他過往生涯的關鍵字。
1973年,歐晉德由美返台,進入台灣中華顧問公司,薪水從2千美元減到9千台幣;1987年,他離開任職11年的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到榮工處,職位從副總經理降到總工程師,薪水縮減三分之一;2年後從榮工處轉任南宜快速公路籌備處處長;同一年再到交通部當國工局局長,更是一年連續兩度「降職減薪」。
當歐晉德從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到台北市副市長時,甚至寫下中央部會首長降轉地方副首長的先例。
別人眼中難以理解的「自願屈就」,對歐晉德卻很簡單:就是理想跑在工作條件前面。他看重「做事」的價值,遠超越「職位」。
不惜降職減薪,也等於事先宣告破釜沉舟、以身作則的決心。被歐晉德帶過的團隊,幾乎後來都脫胎換骨,像國工局曾是大學甲組畢業生的第一志願。
這一年多,只要有機會,歐晉德對員工講的都是:「沒有一件事比讓高鐵變成台灣的驕傲更重要。」今年起,他更規畫了5次正式的“RoadShow”,到各站直接跟站區主管們說明理念。沒有出事並不等於進步
過去,外界對於高鐵內部組合「八國聯軍」,部門間本位主義強,協調不易,或多或少有過批判。歐晉德不諱言:要整合,「比我想像中困難。」尤其在彼此建立共識、相互信任上。
只是在他的信念下,就算遇到最敏感的人事與權力分配,都因此顯得次要。「你要玩powerplay(權力遊戲),我在市政府可以玩得比你更大,」歐晉德反覆追問的是:「這對高鐵變成台灣的驕傲,到底有什麼幫助?」
經過一年多磨合,如今歐晉德眼中的高鐵經營團隊,「比起一年前,合作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不管是對社會大眾,要營運再提升、服務再創新;或是對包含政府在內的出資股東,要健全財務、創造獲利,未來高鐵都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來自社會的期待既急迫又強烈,「沒有出事並不等於進步,」一位跑高鐵的報社記者犀利地指出。她認為以歐晉德過去的紀錄,應該可以交出更好的成績單,「他還沒有表現出真正可以打分數的項目。」這一點仍在拭目以待。
歐晉德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看待事情總帶著點「捨我其誰」的宗教情懷。「你看到一個人身上有瘡疤化膿,只是拿手指去戳他的傷口,罵他不知道乾淨,會不會使他變好?不會,」他舉例,只有拿水去幫他洗乾淨、塗藥,才能讓他恢復健康。
「全世界都一樣,會看到問題的是大部份人;但看到問題會想出方法解決的人,很快就縮到不到5%;不但看到問題,而且想到我能做什麼的人,可能只剩百分之零點幾,但改變世界的,就是這百分之零點幾。」
從「工程教父」到「救難英雄」,再到今天的「高鐵執行長」,歐晉德的職務換了再換,不變的是,每一回都承載著民眾對他的需要與殷切期望。當然,還有他心中始終念茲在茲的:「做那改變世界的百分之零點幾。」

最該管理好的,是自己


蔡惠卿(上銀科技總經理)×張羽(君品酒店總經理):你最該管理好的,是自己

過來人都會這樣說:當主管是項永遠的修練。因為成功帶人帶心的前提,靠的絕非名目上的職銜與權力,最終仍要回歸到個人的信念與影響力。因此,一旦踏上管理之路,第一個要挑戰、要突破、要改變的對象,絕不是團隊或部屬,而是自己。
蔡惠卿,上銀科技總經理。從30年前銘傳商專畢業、沒有任何科技背景的單純OL,到今天拿下組織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帶領一群黑手悍將爭戰全球精密機械龍頭的頭號女戰將,她的歷練與蛻變,令所有人嘆為觀止。
張羽,君品酒店總經理。年少時曾是血氣方剛的叛逆少年,從一句英文也不會,到跨國旅館集團中足以獨當一面的傑出經理人,如今更掌舵君品,在競爭激烈的台北飯店圈中快速崛起,他的成長故事,也格外引人好奇。
當兩人首度相遇,暢談彼此在職涯上一路過關斬將的歷程,又會碰撞出什麼意外的火花?
7月底,在Cheers Club邀請下,蔡惠卿與張羽就「自我突破」為題,展開一場精采對談,以下即為現場摘要,值得有心不斷追求進步的經理人參考。
最該管理好的,是自己
Q:在人生中,你們自己覺得最有意義、影響最深遠的一項突破是什麼?
蔡惠卿(以下簡稱蔡):我覺得最困難的突破,是改變別人對你的刻板印象。
有一次,我回到南部參加小學同學會,大家招呼我的第一句話,都是「蔡惠卿,原來妳還活著啊?」原因是我小時候常生病,很少上學,同學們對我的印象永遠是躺在病床上,體弱多病的樣子。
幾個星期後,同學寄給我一張小學的全班合照,我一眼就認出自己,蹲在第一排,抬頭挺胸,笑得非常開心。沒想到,當我把照片秀給最親近的幾個人看時,他們都指著另一個彎腰駝背、臉上愁眉深鎖的小女孩,異口同聲:「這個一定是妳!」
當下我很震撼,原來別人眼中的我,竟然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這件事發生後,我開始改變,想努力扭轉別人對我的印象,這個「突破」,花了我近20年的時間。
張羽(以下簡稱張):小時候,我的脾氣比較急躁,經常動不動就和人起爭執。家人們都知道我的缺點,但始終很有耐心,想盡辦法要改變我。
17歲那一年,我因為打架受傷,被送進醫院急診室,還在家裡休養了一個月,這段期間,我的家人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愛我的人在身邊,我怎麼還拼命做些傷害自己的事?從此,我徹底收斂脾氣,漸漸走向正規的道路,這是個性上的重大突破。
另一項突破是我決定到中國發展。2002年,我從台北遠東香格里拉酒店調任到杭州香格里拉酒店,帶領市場銷售部。一開始,我很高興有機會接觸中國大陸市場,之後卻發現文化隔閡非常嚴重,工作處處碰到困難。而且,本來員工編制應該有39人,當時卻只給我22人。
我很苦惱,打電話和總部商量,公司建議我先從「放低身段」開始。我開始主動釋出善意,和團隊明確溝通我的營運方向,慢慢提高雙方的信任感。往後的工作終於漸漸平順,業績也逐步提高。
歸零學習,突破「孤獨的黑暗期」
Q:要嘗試重大突破前,難免感到恐懼、擔憂、不確定。你們怎麼克服這些難題?
蔡:2003年時,上銀科技啟動了一個B2BBusiness to Business)計劃,當時我是計劃主持人,需要代表企業界,定期向政府代表、專家學者等評審委員做報告。
第一次上台時,我其實不太進入狀況。一位合作企業的承辦經理,曾提供我一份過去的題綱做為參考,因為準備不足,我上台後便照著題綱一路念完,自然被評審批評沒有重點。但我一時疏忽,直覺回答:「這是某某企業提供給我的資料」,不僅當場得罪那位經理,氣氛也變得非常尷尬。
隔天到公司,我當然受到責備,一轉身,眼淚就掉下來。但我告訴自己,之前表現不好,接下來還有機會,我一定要拿到這個案子!
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對產業不夠了解」,我開始去上課,透過學習,一步步釐清產業架構,找到全新的著力點:創造Business Model,突破以往精密機械產業的思維,為上下游創造更高的價值。
結果,兩年後的結案會議,評審委員直接告訴我:「從第一次報告到現在,我們對妳刮目相看!」當時我只有一個感覺:我真的做到了,Ya
突破前,一定會經歷一段孤獨的「黑暗期」。這段期間,你可以多花時間閱讀、聽演講甚至請教前輩,「學習」始終是成長的不二法門。
感到灰心時,試著找朋友們聊聊天,有助於紓解壓力,維持正向的情緒。最重要的,要不斷嘗試,不斷創造「讓老闆看見」的機會,即使失敗,老闆也會留下印象,下一個機會來臨時,也許就輪到你發揮了!
張:我曾分別在上海和香港的五星級飯店工作過。
兩年前,張安平執行長邀請我回來,重新打造日月潭的雲品酒店。他告訴我,「我希望讓全世界知道,台灣也可以有超五星級的本土酒店」,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也決心要把國際飯店應有的服務和態度帶進雲品。
沒想到才一個月,員工就開始反彈,他們無法適應我的各種要求。我的祕書也告訴我:「總經理,你太嚴肅了。飯店需要快樂的氛圍,你總是讓員工這麼緊張,客人們怎麼放鬆?」
經過一星期的思考,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做法,開始用溫和的態度溝通,主動關心員工。很快的,我就發現客訴率降低了、員工滿意度也提高了,修正自己的管理模式後,整個酒店的氣氛竟然完全改變,我非常慶幸有當時的突破。
改變心境,回想入行初衷
Q:想要改變現狀時,你們有沒有獨到的行動步驟?或是系統化的思考模式?
蔡:我其實是個滿感性的人,通常都是跳躍式或直覺思考,沒有固定的決策方式,這在我的行業還滿吃虧的(笑)。
我的建議是,當你無法決定時,先靜下心來回想自己的初衷。為什麼你不滿意現狀?為什麼想突破?想想這個「突破」對你的意義何在,那就是你的奮鬥目標。
另外,我也會詢問其他領域朋友的意見,有時候不在同一個產業,反而可以激盪出不同的想法。
最後,我有個「自我反思」的習慣,每天花5分鐘,在腦袋裡回溯一遍今天發生的所有事情,想想自己哪裡可以再改進,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勇於突破之前,記得為自己設好停損點,就算失敗,也會成為日後的養分。
張:對我而言,「心境上」的自我突破最重要。在很多時候,你身邊的環境、工作、同事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比起先入為主的排斥,我會建議先把它們都看做是好的、對自己有幫助的,就能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學習。
這幾年,我也嘗試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演藝圈、科技業、文化界的都有,和他們交流,可以突破生活和思維上的一般性。
另外,在生涯各個階段,都應該尋找一個「人生導師」,一個可以做為模範的Role Model,在與他相處或學習的過程中,你的目標會具體化,漸漸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找到真正渴求的,勇敢跨步
Q:兩位目前都是高階主管,就你們的觀察,通常部屬難以突破的盲點在哪裡?你們會提供什麼協助?
蔡:我會先觀察一陣子,了解員工無法突破的原因是什麼?工作對他的意義為何?和他原先的初衷是否有落差?唯有掌握這些資訊,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我們公司定期會舉辦教育訓練,請同仁分享自己「人生中最在乎的一件事」。一位經常出差的同仁就提到,每當他拖著行李準備離家,小兒子就會嚎啕大哭,讓他非常不忍,甚至到無法專心工作的地步。
聽說這件事後,我進行了一項祕密計劃:拿著那位同仁的照片,找手工業者花了兩個多月訂做一個和他模樣相同的玩偶。
當時那位同仁已提出離職,但在我將玩偶交給他,告訴他「這個可以暫時代替你,讓兒子抱著睡覺」的瞬間,他就哭了,這為他帶來心裡的安定感。
主管們可以引導部屬找到藏在心裡最深、最在乎的那個「點」,唯有找到真正渴求的目標,才有可能進行突破。
張:一般人無法突破的原因,通常來自封閉的態度,永遠在同樣的框架裡打轉,沒有勇氣跨出去。
我的建議是,應該盡量擴大自己的「舒適圈」。除了固定聊心事的幾個死黨外,你應該定期找不同領域的朋友,或是之前提到的人生導師,和他們談談,對心境和工作上的進展都會有幫助。
另外,我非常推薦大家鼓起勇氣,主動找老闆聊聊天。如果沒有機會接觸最高職級的老闆,找直屬主管也是很好的做法,因為他們最了解你工作的優缺點。如果你願意主動談談自己的狀況、遭遇的困難,並提出具體建議,主管們一定會非常驚喜!
在雲品和君品,我一年頂多遇到2個這樣的員工,但我非常期待能有更多。跨出溝通的第一步,就是突破的開始!
未來,你們最想做哪些新的突破?
蔡:人生有很多面向,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事業或是自我,都必須好好經營。但我發現,老闆對我的制約實在太嚴重了!
我最近才意識到,即使人在渡假,只要手機顯示老闆的來電,我都會馬上立正站好,專心接電話,因為太在乎老闆的評價,這個情形他應該還不知道(笑)。
上面提到的5種面向,只有「自我」完全無法倚賴他人,得自己想辦法解決。認真經營自我,是我最近正在努力的突破。
張:我從日月潭雲品酒店調任到台北君品,目前最想達成的突破,就是把中南部飯店獨有的「熱情」引進來。
也許需要一段時間讓員工們習慣,但我相信,透過不斷訓練、不斷Team Building,一定可以打破大家覺得「台北飯店比較冷漠」的刻板印象,讓君品發光發熱。
用一句話做為這次對談的總結,你們想說什麼?
蔡: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同時常保赤子之心。
生命可長可短,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會離開,唯一不讓自己後悔的方式,就是認真去做你覺得「有意義」的事。一顆赤子之心,會帶給你更多創意,讓你有更加豐沛的情感與他人互動。
張:正向思考,並和正面樂觀的能量聚集。
人生總是有起有落,如何讓自己盡量維持在平穩的狀態,並不斷創造新的高潮?答案就是「正向思考」。常去充滿正面力量的場所,多和積極進取的人交流。學會正向思考,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你都有能力扭轉,重新創造另一個突破!
君品酒店總經理張羽
「心境上」的自我突破最重要。
很多時候,身邊的環境、工作、同事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比起先入為主的排斥,不如先把它們都看做是好的、對自己有幫助的,就能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學習。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
「學習」始終是成長的不二法門。最重要的,要不斷嘗試,不斷創造「讓老闆看見」的機會,即使失敗,老闆也會留下印象,下一個機會來臨時,也許就輪到你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