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愛,為什麼要有什麼關係?


【愛,為什麼要有什麼關係?】
很久很久以前在羅馬統治下的以色列傳說著一段故事。
某日在翻新穀倉的時候有人發現牆角有一個老鼠洞,於是眾人用煙熏入其內,希望逼迫裡面的老鼠出來。待了一會只見一列老鼠,二三四五六七的逃竄出來。眾人正忖度大概已經逃得清光可以上前打掃之際,卻見有兩隻老鼠仍在洞口處推擠碰撞,然後再幾經辛苦,雙雙才出來。可是很奇怪,兩隻老鼠出了洞口以後,卻不立時逃走,眾人都希奇是什麼緣故,於是走上前去細看。而是在洞口附近團團轉地互相追趕,像是要咬對方的尾巴似的。這才發現,原來其中一隻老鼠眼是瞎的,看不見東西,而另一隻老鼠正設法使對方咬著自己的尾巴,然後帶領同伴一起逃走。
眾人見狀,都默然不語,各自陷進了沉思當中,吃飯的時候,眾人又圍著坐下,有人開始討論剛才的兩隻老鼠。
嚴肅的羅馬官長說,我認為剛才的兩隻老鼠是君臣主僕的關係。眾人思考一會後都說:“原來如此”。於是羅馬官長擺出一副高傲孤芳的官員模樣。
聰明的猶太人說:我認為剛才的兩隻老鼠是夫妻的關係。眾人又想一會,覺得不錯連聲稱是,於是猶太人變成了一副飄飄然得意的嘴臉。
強調律法的法利賽人說: 我認為剛才的兩隻老鼠一定是父子的關係。眾人又思考了一會,更覺合理,又都連聲稱讚,於是法利賽人的臉上立時堆滿了專業的權威樣。
單純的撒瑪利亞人卻蹲在地上雙手托著下巴,呆呆地望著眾人問道:“為什麼兩隻老鼠一定要有什麼關係呢?
空氣在剎那之間靜止凝固了,眾人呆呆地望著這個撒瑪利亞人不發一語。卻見先前說話的羅馬官長,猶太人和法利賽人,都臉有慚色地低下頭默不作聲。
無偽的愛,無私的愛,無條件的愛,無利益的愛。
愛,原來是不需要建基於利益、情義和血緣的關係上,而是基於“即使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每一個人都願付出無代價的愛,那將是無紛爭的無憎恨的平和世界。
讓我們彼此相愛,並愛人如己。讓我們一起互相扶持走這人生之路。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青蛙公主面面觀


【青蛙公主面面觀】矽谷時報記者高蘭馨聖他克拉拉報導
矽谷工程師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一隻青蛙,鼓著兩隻大眼、皮膚濕滑的青蛙突然跳起來對他說:「嘿!我是青蛙公主,如果你親我一下,我就可以變回人的模樣。」
工程師看了青蛙一眼,笑了一笑,就把青蛙放進口袋內,繼續往前走。過了一陣子,青蛙忍不住跳出來對他說:「你不相信我是公主嗎?這樣好了,只要你親我一下,我就陪你玩一天。」工程師還是沈默不語,繼續往前走。
青蛙公主最後實在有些受不了,又跳出來對他說:「我是說真的,你只要親我一下,我就陪你一輩子好了。」
這時,矽谷工程師很為難地回答說:「我是矽谷的工程師,每天工作很忙,實在沒有時間陪你玩,但是,擁有一隻會說話的青蛙,我覺得還蠻酷的!」青蛙公主當場昏倒。
‧點矽成金戰勝兒女情長
看來,青蛙公主與矽谷工程師並沒有劃下美麗的句點。但是,好戲還在後頭。
「在矽谷,追求點矽成金的魔法棒可能比青蛙公主來得更迷人,」聽到青蛙公主的故事之後,一位來自台灣的工程師Bill說:「實現創業大夢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時間親吻青蛙公主呢?」
Bill認為,電子工程的世界非常遼闊與有趣,而矽谷的創業與創意精神蓬勃熱烈,是有志男兒可以壯志凌霄的天堂。雖然,矽谷的男女比例不成比例,堪稱稀有動物的青蛙公主已經給矽谷工程師三次選擇機會了,但是,矽谷的工程師還是「回也不改其樂」,繼續忙碌辛勤工作,實現大夢。
一位女性工程師Mary說,看起來,矽谷工程師寧可把生活重心放在工作與有趣的事情上,例如養一隻會說話的青蛙,也不願去建立一段長久的關係。
「永遠不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她慨嘆。
Bill的看法是,青蛙公主的存在象徵著成立一個家,而一個吻,代表是一種承諾,對還在追求創業夢想工程師而言,可謂茲事體大,還是先放在一旁再說。
「青蛙公主代表愛情,隨之而來的是家庭與責任;」Bill不否認成家是一件好事,生活可能更多采多姿,而且生命得以延續,但是,創業成功也是一種不同的貢獻,讓自己可以做X一步  建立關係「如果我是那一隻青蛙公主,我就立刻跳開。」
不少矽谷女性聽到這個故事,都有同樣的反應。在甲骨文(Oracle)公司擔任網頁創意設計工作的李佩玲說,青蛙公主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事實,不少忙碌的工程師,往往不把建立關係(友情、愛情與親情)放在生活的優先順序之上,「因為,建立關係、維持一段有品質的關係,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李佩玲強調。
但是,李佩玲也認為,不能一步建立關係,或是急著成就一份關係,而「呷緊打破碗」(台語俗諺,意指吃得太快而打破了碗)
潘馬紹儀說,她個人的看法是,這是一個價值觀與個人選擇的問題。對於故事中的男主角而言,他在青蛙公主給他三次改變的機會上錯失,這是他的選擇,也反映了他個人事業更勝於感情,或是事業的優先順序更高於愛情的價值觀。
問題是,有一天,當你完成了事業大夢,驀然回首,那人未必在燈火闌珊處。未必能適時找到合適的伴侶,建立家庭。
「機會來了時,你個人的決定要為結果付上代價與責任的,」潘馬紹儀強調:「機會不是常常存在的,建立一段長久有品質的兩性關係,是有時間條件的,一旦年紀較長,或是事業有成之後,往往不若年輕時的簡單與純真。」
‧ 追求平衡的生活
在通訊硬體公司擔任工程師的Roger卻說,基於好奇心,他可能會親吻青蛙公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如果青蛙公主騙了他,不會變成一個可愛的公主的話,他還會放生,讓她與其他的青蛙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卅出頭的Roger說,最近他去修車,遇到一位年紀比他小的墨西哥技工,發現他已有一個可愛的五歲女兒,Roger開始捫心自問:花了那麼多時間從頂尖的學校畢業,工作辛苦,就是為了混一口飯吃。但是,人類進化數萬年來,環境不斷在變化,不同的價值觀主導著不同的社會,但是,什麼是永久長存的?
「愛與家庭應是唯一可以留下來的。」Roger肯定一個有愛的關係、家庭與平衡的生活型態。
「以前常常為了工作,忘了吃飯;為了工作,沒有睡覺,」Roger記得,有一段時間,他邊工作邊上研究所,功課與工作壓力兩肩擔,「鬧出了胃病,有時也在高速公路上睡著了。」他回想,並且深切地考慮,要過一個平衡的生活。
Joyce說,為什麼是青蛙公主來等別人來親她呢?身為在矽谷的女性,她認為,也一樣有自主的權利來開創個人的天地,建立有品質的關係與平衡的人生。
期望青蛙公主下次再遇到一位矽谷工程師時,有不同的際遇。或是,矽谷工程師遇到一隻會講話的青蛙時,毫不猶豫地送她一個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表像總是容易迷惑人心,不能只跟著感覺走,多思考才能不後悔


子孫有若我者,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孫不若我者,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人生】
1、庸人敗于惰,能人敗于傲
世上兩種人必定慘敗,一種是懶惰之人,另一種是驕傲之人。前者什麼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結果總是一事無成;後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認為自己最聰明,常常招來他人的不滿和怨恨,於是往往受人詆毀、咒駡,最後被惡意的誹謗所吞沒。
2、不必一味討好別人
討好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等於得罪每一個人。刻意去討好別人,只會使別人產生厭惡。親近別人要自然,“投機”心態要改變。有時間討好,不如踏踏實實做事,討好別人總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實實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裡,放棄我們的怨恨和歎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變別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哪有心思去浪費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經說過:“大街上有人罵我,我是連頭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這個無聊之人!”我們既不要去傷害人家,也不要被別人的批評左右,還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先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再說。特別在少年時要全力以赴學本領,不要分心。
5、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於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給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臉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榮譽
終生尋找所謂別人認可的東西,會永遠痛失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庸俗的評論會湮滅自己的個性,世俗的指點會讓自己不知所措。為錢而錢會使自己六親不認,為權而權會使自己膽大妄為,為名而名會使自己巧取強奪。真實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會變成一張張碎片隨風飄揚,世俗的我已變得面目可憎。
7、極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為憂慮過度,而導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卻因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前者常為尋找理性而痛苦,因聰明過頭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於什麼都懊悔。後者不知悔恨為何物,整天稀裡糊塗地生活,活著與死去沒有什麼區別。
8、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傷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樂自己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天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別人眼中的地獄。生活就是這般的滑稽。不要總疑春色在人家,關鍵在於自己心態的調整。
9、喜歡自己才會擁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驕傲無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棄,是消極悲觀的人生。瞭解自己比瞭解別人更困難,喜歡自己比喜歡別人更不容易。擁有健康的恰當的自尊心理,面對挫折會表現得格外堅強。不為外界的誘惑而丟失自我,不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時時客觀冷靜地評價自己,每每樂觀中肯地讚賞自己。若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愛別人嗎?喜歡自己吧!
10、福中有禍,禍中有福
莫被一時之得失衝昏頭腦,一味陶醉于暫時的勝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勝利,意味著駐足停頓,陶醉勝利,意味著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鬆懈,勝利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路標。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為一時之得所迷惑,誰笑得最晚,誰笑得最開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實
把每一天過好是最大的幸福,快樂源於每天的感覺良好。總憂慮明天的風險,總抹不去昨天的陰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總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總幻想那些不能實現的,今天的心靈怎能安靜?任何不切實際的東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殺手是憂愁和焦慮。痛苦源于不充實,生活充實就不會胡思亂想。
12、愉悅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總是將人生的愉悅,寄託在外界的事務上,依附於世俗的認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財產,以及待遇、名譽等東西,自己一旦失去這些,便是沉重的打擊,常會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樂的根基也隨之毀滅。假如自己真是這樣過生活,那麼快樂離我們是相當遙遠的。為什麼要讓別人來評價自己的快樂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覺幸福就是幸福
許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幸福;有的雖然得到了,其代價卻巨大無比。許多哲人都說,幸福是種感覺,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覺隨滿足程度而遞減,與人的心境、心態密切相關。先哲們說:得之愈艱、愛之愈深,擁有幸福,常思艱難。一個人總是感覺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種感覺,不知足,永不會幸福,知足者常樂!
14、別人的恩澤要牢記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忘恩負義”,危機時到處求助,事成之後再不露面。求人時信誓旦旦,得逞後胡作非為。這種人最被人鄙視。“忘恩負義”讓朋友傷心,“忘恩負義”是急功近利的表現。“忘恩負義”只得益于一時,卻會永遠失信於人。切忌過河拆橋,過河拆橋會斷了自己的後路。
15、凡事要留有餘地
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種人”。第一種是能夠理解、欣賞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種是曲解、中傷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種人是與自己毫無關係、無關痛癢的人。第一種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應當尊為師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第二種人對自己造成深深的傷害,需要智慧地遠離,而不是煩惱和計較。對於第三種人要以禮相待、和平共處。瞭解不同的人,區別對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於人,于己於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嚴強加自己的意志,別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執強加自己的意志,別人僅是默忍或是隱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與社會和諧,才能真正得到別人的認同。人與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態
身處順境必須格外謹慎,否則容易樂極生悲。人生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於是惡念和惡行就會趁隙而入。身處逆境必須格外忍耐,否則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時候容易失態,一失態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於是消極和絕望就會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應當歡樂有度
適當的娛樂活動能調節情緒,無休無止的歡樂卻易轉益為害。物極則反,數窮則變。“大凡快意處,即是多病處。”“棋可遣閑,易動心火------”一味狂歡盡興是膚淺的人生,換來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盡興有度是達觀的人生。樂極生悲不局限於娛樂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使歡樂常伴。
19、一味忍讓不可取
一味忍讓,意味著喪失原則;一味忍讓,意味著沒有人格;一味忍讓,意味著軟弱可欺;一味忍讓,意味著面臨步步進逼的危險;一味忍讓,意味著將走入絕路。有時候挺身而起、奮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進尺是愚人常採用的計策,一再忍讓反而助長其囂張氣焰。該出手時就出手,給點厲害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對得寸進尺者該迎頭痛擊,忍讓不一定是好事。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氣用事
做事不能只憑自己的感情,做人更不能只憑自己的感覺,意氣用事必有麻煩。有時自己的知覺是錯的,事情並不是想像的這般簡單,表像總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於反復折騰,理性做事不會出現大的差錯,理性做事才不會使自己後悔莫及。
切記:凡事都不能太衝動!不能只跟著感覺走,多思考才能不後悔。  (摘錄)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不要被銀粉擋住了眼睛


【不要被銀粉擋住了眼睛】 撰文:宋漢生
一個富翁對牧師說自己無法體會幸福。牧師讓他站在窗前,隔著一層玻璃問他看到了什麼,富翁說:“來來往往的人群,多麼美妙啊!”牧師又把一面鏡子放在他面前,問他看到了什麼,富翁說:“我看到了我自己,並且是一副很沉悶的面孔。”
牧師說:“單純的玻璃讓你看到了別人,讓你看到了美麗的世界,而鍍上銀粉的玻璃只能讓你看到你自己,是金錢阻攔了你心靈的眼睛,你守著你的財富,卻忘記了博愛,像守著一個封閉的世界。”
故事中的這位富翁如果能夠從中得到啟示,去資助那些困難的人,把自己的仁愛帶給他人,是一定可以得到快樂的,心情也是一定會變得開朗的。
財富的意義並不是自己完全佔有。如果我們希望生活得更好更幸福,那麼就必須求助於一種更偉大的力量——博愛。博愛可以使地獄成為天堂,我們都在渴望著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美麗,如果大家都用愛心去澆灌這個世界,那麼,地球就是一個天堂。
博愛實際上不僅是一種社會倫理,更重要的,它還是一種讓你的人生更快樂的法則。只有博愛的人,才能胸襟開闊,才能真正做到待人熱情、友善,樂於助人,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假如我們真心希望世界成為天堂,那麼,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們的愛心。只有博愛才可能給我們這個世界一張新的面孔。我們的眼睛往往都會被金錢、被銀子擋住了我們的視線,我們的目光要穿透眼前的金錢,才會發現一個博大的世界。
銀子固然很好,但我們不可以完全成了金錢的奴隸。心靈的眼睛一旦被金錢所蒙蔽,就只能看見自己而看不見別人,當然也就享受不了世上無窮的快樂了。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創業起頭難?


【創業起頭難?】 撰文:宋漢生
工作關係,認識好幾位創業有成的朋友。當然運氣肯定佔一部分,但我信不是全部,如果我要打賭,我會賭他們再創業有成的機會,比其他人高。
問題是,他們有甚麼不同之處,令我信他們的成數較高?
第一、這圈人比正常人更坐言起行。大概每個人都曾經跟朋友吹水,說要搞這搞那,雄心壯志,最終幾乎每一次都只停留在吹的階段,或不了了之。這圈的人卻相反,「做」反而是預設動作,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一般人下不了決定的原因可以很多,甚至其實對某些人來說,「不做」是正確的決定,因為不是人人都適合創業,例如不是人人適合做醫生或侍應一樣。
錢可以是一個因素,道理上,底子愈厚,愈輸得起,但實情是,我識的這個圈的人,固然說不上窮困,但肯定不是最多彈藥那一批,過了一條不太高的綫之後,錢似乎已不是關鍵。
坐言起行的關鍵是甚麼?我說不上,夾硬估我會說是性格。每個人都有偏向,有些人由細到大都是觀望型的,睇定先之後,還是再睇定先,到睇定之後,機會就走了。有些人,昨天說要改善球技報一箭之仇,當晚就見他一個人去跑圈練習。
當然,開始只是開始,還要看能否持續。但當一百個想做的人中,其他人根本無開始,只有兩三個人真的去做,贏面自然相對高,依然低,但起碼不是零。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擺脫頭腦制約


【擺脫頭腦制約】
情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不過,追本溯源,還是要看個人的態度,因為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錯的是對方,所以會動怒;一定要先了解,不管是忿怒或歡喜的情感,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意念。
生氣絕對不是別人造成的,而是咎由自取的,但相對的,這同時為我們帶來一線希望的曙光;只要修正自己的想法,將忿怒完全逐出心中,只讓歡喜和幸福留存下來,就能邁向真正的幸福人生。
人之所以不快樂,大多是頭腦在制約,頭腦的念頭一轉,快樂就跟隨而來;偏偏頭腦最會做的三件事就是「判斷、比較、放大」——先入為主的判斷、跟別人比較,把負面的或自己的委屈放大。也是因為這三件事不斷的在腦子中演練、運作,於是人就變得心胸狹隘,不快樂。
之前,香港亞太區希望我派一位員工去受訓,當時有三位都非常恰當的候選人,但由於名額有限,於是我決定先派當時工作上最需要的一位。但是另一位經理非常介意,直問為什麼不是他;儘管主管跟他解釋,並表示下一次還有機會,但他還是耿耿於懷,久久無法放下。
這可能就是他被頭腦裡這三件事的制約所擾亂了。第一,他馬上下了判斷—「老闆偏心」;第二,他開始比較—「為什麼是他,不是我?他哪裡比我強?」最後,他放大自己的委屈—「公司真的太不公平了,無視於我的努力,太過分了,所以我決定要…」。
這就是我所謂頭腦在運作著「判斷、比較和放大」這三件事,讓人愈想愈委屈,愈來愈不快樂,甚至做了錯誤的決定。
前一陣子,有一位跟我借錢很久沒還的舊同事找我,我心裡想起這件事,頓時不舒服,心想找我一定也沒什麼好事,因此不想回電;後來經自己提醒,不可先下判斷,才回了郵件給他。原來他是想介紹一位潛在客戶給我,後來這位客戶真的變成了公司的重要客戶之一;這件事也讓我警惕,頭腦總是會根據以前的經驗,下錯判斷。
前幾年大陸有部電影—「唐山大地震」,片中那個女兒就是在地震發生時,發現媽媽先救了弟弟,於是一輩子耿耿於懷;她不但一直無法原諒媽媽,覺得媽媽偏心,而且放大媽媽的不公平。這個陰影跟著她,也影響她的婚姻;一直到最後看到弟弟的殘廢與努力,體會到媽媽的無奈與自責,才了解母愛偉大。其實,她也是頭腦先入為主的——判斷(媽媽偏心)、比較(跟弟弟比較)、以及放大(愈想愈委屈)所形成的傷心悲苦,讓自己的心不快樂的禁錮了數十年。
我們要讓心打開,不釀成大錯,就得時時警惕自己,不要讓頭腦時時運作了這三個功能;學習放下,才能得到快樂的鑰匙,學習警惕自己這三件事,是一輩子的功課。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其實一切都很簡單


【哲理名句,其實一切都很簡單】
有一個人去應徵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片撿起來,放進了垃圾桶,被路過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這份工作。
原來獲得賞識很簡單,養成好習慣就行了。
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你今天好漂亮。
母親問:為什麼?
小孩說:因為媽媽今天沒有生氣。
原來要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行了。
如果一個網球掉進草堆,應該如何找?有人說從草堆中心線開始找。有人說從草堆的最凹處開始找。教練說按部就班地從草地的一頭,搜尋到草地的另一頭。
原來尋找成功的方法很簡單,
從一數到十不要跳過就行了。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場辛勤工作,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要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樣會長得很好的。
牧場主人回答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
原來培養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頭就行了。
住在田裡的青蛙:你這裡太危險了,搬來和我住吧。路邊的青蛙說:我已經習慣了。幾天後,田裡的青蛙去探望路邊的青蛙,卻發現它已經被車子紮死,暴屍在路邊。
原來掌握命運的方法很簡單,遠離懶惰就行了。
有個小弟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壞了的腳踏車,小弟除了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擦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車主將腳踏車領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原來出人頭地很簡單,吃點虧就行了。
有個小弟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壞了的腳踏車,小弟除了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擦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車主將腳踏車領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原來出人頭地很簡單,吃點虧就行了。
有個小弟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壞了的腳踏車,小弟除了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擦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車主將腳踏車領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原來出人頭地很簡單,吃點虧就行了。
有個小弟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壞了的腳踏車,小弟除了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擦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車主將腳踏車領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原來出人頭地很簡單,吃點虧就行了。
有一家商店經常燈火通明,有人問:店裡用的是什麼燈管?那麼耐用?店主回答說:我們的燈管也常常壞,只要常常更換就行了!
原來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簡單,
只要常常更換就行了。
哲理名句,其實一切都很簡單。。。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輪迴


【輪迴】生命不死。。。精神科醫師的前世治療報告。。。作者。。。陳勝英醫師
陳勝英醫師是一位基督徒,原本不相信前世今生因果輪迴的概念,但是他在美國加州先後為兩位美國人進行催眠治療時,他們竟然講出自己根本不懂的東方語言,聽起來很像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從吃驚、排斥而終於發願探究,後來又遇到更多被催眠到前世的案例,陳勝英才漸漸接受生命會輪迴的事實,才有本書的報導。
在精神醫學中,不乏病因不明或無法根治的疾病患者,他們的問題就像高深的數學難題一樣,仍待醫界人士努力去解答。有些精神科醫師都曾在偶然間不約而同碰到病人進入前世的現象。起初未加注意,即使注意到了也不敢輕易提出討論,深怕被人誤解。
這些年來,由於資訊流通,溯及前世的案例多了,一些有經驗的醫生己走出獨自摸索輪迴現象的階段,開始在各個塲合公開相互討論,也發行了著作。
你不只活這一世
其實輪迴與轉世的觀念,在全世界各個文明,包括在猶太教及早期基督教的文獻中都可找到痕跡,更是佛教一個很重要也很有智慧的思想。
前世回溯催眠療法最近更引發探討前世的熱潮,直截了當地衝擊著西方文明。
輪迴轉世的意義
生命不是從出生的時候開始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死亡僅是生命的轉換、生命的延續、更是生命進化的階梯。
輪迴轉世發現有種規律模式,不斷地透過靈魂的重生使我們能夠進入一種不同的知性層次,我們的靈魂將會為了學習新知和了解與解決前世的無知,而使生命進化重生在一具新的肉身之中。
一般人來到世上都是無知的,一切都要從基本開始,一切從頭學起。但累世的智能(智慧與潛能)卻不會,就像有些小孩,一生下來個性(文靜、外向、急躁)、特質(勇氣、誠實、自私等)或才能(如語言、數學、音樂等),「與生俱來」就不同。
但是當我們學習到一定階段之後,便開始與前世的智能銜接,一旦銜接住了,人生頓時豁然開朗,好像突然「開竅了」。那並不是新的東西,只是被你遺忘而已。所有我們學過的都會保留下來,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當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那一剎那,轉世的靈魂就會進入了這個受精卵,並逐漸失去它的意識。因為前世的記憶會干擾到今生的學習,如果他能夠記住過去,他將會已經是老的,那麼整個重生的目的就喪失掉了。
而前世的記憶如何傳遞到今生呢?那就得拜「潛意識」之賜了。潛意識不受邏輯、時間、空間所限,能回憶任何時間發生的任何事情。它可以針對我們的困擾傳送錦囊妙計。也能超越普通心思,觸及意識所不及的智慧大海。
潛意識好比一片電腦軟體,當硬體毀壞了,軟體中的程式卻不會消滅。當某人再轉世時,軟體中的程式 (潛意識)會隱隱約約的影響人的一生。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現代心理學的奠基者佛洛伊德認為,把原先的創傷帶進潛意識,疏導壓抑,整合他的感覺與學習到的東西,就會產生療效。
熟練的治療師在施用催眠回溯療法時,先是將病患催眠,然後經由適切指引,回到事件發生之初。一般而言,傷害事件發生在這一世童年時代。這是標準的精神分析理論。
而陳勝英醫師卻觀察到某些人有與生俱來的恐懼感、強迫症 、氣喘症、頭痛症等等,這些與生俱來的病症經催眠後,發現所有的症狀多源於前世不幸的遭遇。
陳勝英醫師的案例裹,有許多患者原始的創痛追溯得更遠,需要重返不同的前世,才能解除今生的臨床症狀。
有許多陳勝英醫師的案例闡明,人的愛恨情仇是最容易製造業障的因素,不慎觸犯而不妥善解決,也許可讓你逃過一時,即使逃過一千年,仍然會寃家路窄,再度相逢,這時双方都可能添加無數的其它牽累,讓你這一生過得更辛苦。
接觸過多年的臨床前世催眠治療的個案後,也讓陳醫師歸納了幾個輪迴因果的法則: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個主要課題
所有的困苦與災難,都是針對人生課題而來,困苦與災難必須以慈悲、忍辱、寬恕來終結。今世沒體會了悟,來世得重頭再來面對一次;世世不及格,就必須在好幾世在同一個課題打轉。有些人用自殺來解決今世痛苦,可能來世會遭受更深的痛苦,使得課題更加龐大而複雜,生命更加麻煩。
人與人之間的一切恩恩怨怨,必須以慈悲、仁愛、寬恕來終結
--- 慈悲、仁愛、寬恕是消除人們業障的第一個藥方,忍受寃屈是消除人們業障的第二個藥方。如果你今世得到的愛情是苦的,心有不甘,硬要報仇,就會造成更大的業障,不但今後更痛苦,來世會更淒慘。
施捨有方,終會有報。失去的財物,若本來應屬於你的,必定會再還回來﹔施捨出去的,若是算在你頭上的,必定會回報給你。巧取豪奪偷盜搶劫一時,終難免於困苦貧賤好幾世。隨時歡喜施捨給需要的人,是世世亨通的唯一法門。
第四個輪迴法則﹕「好壞皆有報,相助不相抵。」
不管做了什麼好事或壞事,未來一定會得到相對應的果報。要注意的是,做了壞事所種下的因,並不會因為後來做了更多更大的善事而消失,不要以為功過可以相抵,宇宙間的基本道理就是:「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亦即「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我們的命運乃是操縱在自己手中。
雜感
當我們離開這一世,都會到一個屬靈的世界,在那裡我們可以與其他的指導老師(高級靈或神)研究,哪一種課程是我們在進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
就像在大學時,我們向指導老師商量一下課程的內容,如慈悲、寬容、忍辱等課題。當我們選定課程之後 ,我們就會根據自己累世所種下的因緣,開始選擇我們的父母、長相及環境,選擇了我們所謂的命運。
每一個靈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因緣自由選擇,至於選擇的結果是好是壞,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因為整個生命的目的就是為了進化。
所以不管你遭遇什麼都是好的,都是對的。沒有幸與不幸,也沒有人是受害者,你選擇了自己的肉體,你選擇了那個家庭,你選擇遇到那些事、那些人,都是你所需要的。不論你選擇什麼,都是來成就你的,你將學習得更多,更豐富。
靈魂在進入肉身之前,對自己的使命非常清楚,也有信心加以完成。所以當人對自己深具信心,就能發揮潛能。
一隻狗每天「游手好閒,無所事事」你不會覺得奇怪,但要是你每天這樣過,你會難過,因為你是有意識的。人必須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佛經常提到「人身」是極為難得的,為何難得,因為它給我們機會得到靈性的成長。透過學習,你的這一世比上一世層次更高,當然如果你不去進化,只追求物質及肉體的歡愉,跟動物沒兩樣,你就會掉入生物的層次。轉世的藍圖會讓你變成〝動物〞。
在輪迴當中,時間是不重要的。開始於這一世,常結果於下一世。
當人們遇到挫折時,常問上天為什麼?那是搞錯了方向,如果你了解生命秘密的運作過程,你就會了解,其實自己才是應該被質疑的對象。
雖然人的一生中,會遭遇數不清的打擊,可是打擊最終會對你的人生帶來多大的影響,這個決定權,卻在你自己的手裡。
透過我們的行動、語言和思想我們可以有選擇。如果選擇好的一面,就可以消除痛苦和病因,幫助我們的潛能,達到最高的進化。
輪迴的信仰告訴我們:宇宙間有某種最高的正義或善,我們一直想發掘和釋放的,便是那種善。除非佛性能夠完全甦醒過來,我們也解脫了貪、嗔、癡,與不死的、覺悟的心結合,否則生死輪迴將永無盡期。~^^
《生命不死 : 精神科醫師的前世治療報告》
作者  陳勝英
台灣省南投縣人,台大醫學院醫學科畢業。美國神經精神科專科醫師,及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在完成台大醫學院神經精神科總住院醫師的學程後,於一九七二年赴美國田納西大學醫學院深造。歷任田納西棉花市榮民總院主治醫師、密西根聖約瑟醫院及梅西醫院精神科主任、加州諾瓦克大都會醫院急診部主任,以及南加州大學臨床副教授等,並於南加州自設頭痛及腦科診所十餘年。
在精神醫學中,不乏病因不明或無法根治的疾病患者,他們的問題就像高深的數學難題一樣,仍待醫界人士努力去解答。二十餘年前,陳勝英醫師即學會催眠術,並逐漸增加應用機會,在1980年首遇催眠中說出前世記憶的病人,從吃驚、排斥而終於發願探究,才有本書的報導。對於生命因果輪迴的原理,鮮少有如陳醫師在本書所作的如此詳細而確切的闡發,他的發現將使全人類的前世催眠學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生命不死:精神科醫師的前世治療報告》目次
前言 你不只活這一世
第一章       愛恨情仇
第ニ章       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麽
第三章       戰勝恐懼
第四章       心理症的治療
第五章       氣喘病的治療
第六章       頭痛症的治療
第七章       藥癮症的治療
第八章       生命的進化
第九章       再世緣難圓
第十章       生命緣與太空緣
第十一章   來世可被預見嗎?
第十ニ章   火眼金睛看輪廻
第十三章   可被證實的前世
第十四章   前世催眠看因果
第十五章   不死的生命
附錄 後記
陳勝英醫師其它相關著作:
《跨越前世今生- 陳勝英醫師的催眠治療報告(新版)》
《催眠與潛意識 --- 從精神分析到前世催眠》
《與靈對話:前世今生、夢境與潛意識的奧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