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他示範了品味與堅持


【他示範了品味與堅持】來源:南方週末 作者: 焦元溥(作者為音樂學博士) 2012-11-09 08:35:22
不要掌聲,不在乎比賽,專注於每一場演奏的誠實與完美,鋼琴家安德索夫斯基(Piotr Anderszewski)為我們示範了品味與堅持。
附庸風雅,非常簡單。要有格調,卻很困難。
“衣食足而知榮辱”,這話並不完全真切。許多經濟狀況不那麼優渥的人,一樣過著有格調與品味的生活。因為格調品味並不一定來自見聞,而是來自修養;而修養來自德性與知識,和金錢無關。
看看各類音樂比賽,或可瞭解一二。那麼多音樂家粗俗地比大聲比快速,不知羞恥地矯揉造作,完全忘了作曲家在樂譜上的要求,甚至忘了音樂是什麼。
或有人說,聽眾就是如此,大家就是愛看這類把戲。演奏家不隨波逐流,又如何出頭?
的確,這是現實。但1990年的里茲大賽(Leeds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卻出乎意料地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第一名,來自葡萄牙的皮薩羅(Artur Pizarro),技巧卓越出色,曲目寬廣多元。雖然不是什麼都能彈好,也倒下足苦功,現在出手就是蕭邦鋼琴作品全集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後者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還做了現場實況轉播。
但皮薩羅並不是那屆比賽發展最好的。至少得到第二名的德國鋼琴家弗格特(Lars Vogt),在唱片合約和聽眾人望上就比皮薩羅吃香。
怎麼會這樣呢?在決賽中,弗格特選了舒曼《鋼琴協奏曲》。而當年負責協奏的指揮,則是鼎鼎大名的拉圖(Simon Rattle)。“我真是孤陋寡聞,”弗格特後來承認,“我之前並不知道拉圖是何許人物。我在里茲遇見的,是一位非常年輕、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指揮。我們在彩排時就一拍即合,個性極為投契。他對舒曼《鋼琴協奏曲》有很多新奇想法,我們則興奮討論這些想法以及實現的可能。我那時甚至興奮到不能成眠,腦中想的都是如何表現音樂和這些想法。”
那場演奏並不完美,至少弗格特在第三樂章犯了錯,手指太快失了控,一時彈亂了一兩個小節。“我那時突然亂了方寸,現場轉播、比賽、評審等等壓力一下子都回來了。正當我彷徨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時,拉圖若無其事地給我一個手勢,告訴我‘別管它!繼續彈!’剎那間,我又恢復了信心和勇氣,手指也回來了。”
若無失誤,弗格特很可能會贏得冠軍。但那樣大膽狂放又充滿細節與創意的舒曼《鋼琴協奏曲》,卻是前所未聞,轉播當下便震撼全歐,也讓弗格特立刻成為話題人物。“這場演出太獨特、太具啟發性,除了那記憶失誤的兩小節,我在臺上根本忘了比賽、忘了評審,心裡只有音樂。而這場演出到現在都還啟發著我。每當我上臺演奏,我都會問自己我要帶給聽眾的是什麼。是精准但沒有想法的演奏,還是要忠於音樂和自己?”
比賽結束,雖是第二名,EMI唱片公司還是馬上和弗格特簽了約。拉圖不但是英國最出色的指揮,更在阿巴多(Claudio Abbado)之後接掌柏林愛樂。弗格特和拉圖保持聯繫,至今仍常合作。
但是,弗格特還不是那屆比賽發展最好的。
拿到大唱片公司合約,又和柏林愛樂長期合作,居然還有人的演奏事業比弗格特更好?那會是誰?
那是一位在比賽中,連彈都沒彈完的鋼琴家。
他其實表現得很出色,一路過關。然而在准決賽演奏魏本(Anton Webern)的《變奏曲》時,沒出什麼紕漏,卻只因為“自覺演奏不好”,竟然沒彈完就下臺,評審想讓他進決賽都沒辦法。
這位鋼琴家叫安德索夫斯基(Piotr Anderszewski)。他不僅沒得到里茲獎,事實上也沒在任何比賽中得名。多年過去,安德索夫斯基的個性似乎也沒改多少。我在倫敦聽他一場獨奏會,安德索夫斯基演奏完了居然和聽眾說,上半場的巴赫《第一號組曲》自覺沒彈好,所以現在要把整組組曲重彈一次當成“安可曲”。
這樣的個性,真的能當演奏家嗎?但事實就是可以。安德索夫斯基的錙銖必較不只表現在追求演奏完美上,更展現在對音色與音樂的深刻思索上,他是詩人也是哲學家。二十年來,安德索夫斯基的聲望越來越高,現在更名列樂界最炙手可熱的鋼琴家,演奏和錄音都深獲讚譽。
不要掌聲,甚至也不在乎比賽,專注於每一場演奏的誠實與完美,安德索夫斯基為我們示範了品味與堅持。而我也高興,這樣的藝術家終究能夠得到世人肯定。20121116日,安德索夫斯基要在星海音樂廳舉行他的廣州首場獨奏音樂會。衷心祝福他演出成功,也希望如此獨到非凡的聲音,能夠讓愛樂者聽進心裡。
畢竟,安德索夫斯基能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音樂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