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國學大師南懷瑾病逝

國學大師南懷瑾病逝 享壽95【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台北報導】2012.10.01 02:58 am


描述: http://udn.com/2010/images/linedot.gif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 前天(29)下午四點在蘇州太湖大學堂去世,享壽九十五歲。昨天(30)早上火化,他的近親在場,據了解,現場並宣讀中共總理溫家寶的唁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張國慶上周六在微博透露南懷瑾去世的消息,溫州樂清人大主任趙樂強周日也證實。南懷瑾是溫州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在聽聞南懷瑾去世的消息後,樂清不少市民自發前往南懷瑾紀念館悼念。十九日上海就傳南懷瑾病危消息。上周五太湖大學堂秘書處公告稱,南先生「四大違和」,不希望受到打擾,「懷師數十年來為法忘軀,近來四大違和,現正住於禪定,我們在護關中,敬請各位勿來打擾。如有進一步確切消息,會敬告各位。」中通社報導,位於江蘇吳江市的太湖大學堂,昨天湧進大陸各地的客人和信眾,但他們只能在學堂門前打坐或瞻望。報導說,昨天是中秋節,記者等候的一個小時內,約廿輛車輛駛入太湖大學堂,從車牌可看出浙江和上海最多。
一九一八年出生的南懷瑾,是國學大師也是詩人,致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兩岸擁有眾多信眾。大陸學界對南懷瑾的評價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南給自己的評語卻是:「我的一生,八個字:一無所長、一無是處。沒有一樣是對的。
南懷瑾對儒、道、佛都有精湛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不少兩岸民眾家裡都擺放他的全套書籍。今年四月,兩岸學界人士訪問太湖大學堂,曾獲南懷瑾年初所寫的墨寶,上面寫道 >>>一生猶欠詩書債,萬事終須留有餘。九四頑童南懷瑾」。
 南懷瑾學問跨兩岸 影響入九流【聯合報╱記者賴錦宏】2012.10.01 02:58 am
描述: http://udn.com/2010/images/linedot.gif
依南懷瑾理想籌建的太湖大學堂鄰太湖之濱,有四棟三層樓高的樓宇,一棟是古樸白牆青瓦的建築,另一棟屬西方鐘樓風格,兩棟以迴廊相接,頗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圖/取自網路
說起當今在兩岸中國文化學界都擁有巨大聲望的人,南懷瑾應算最重要的人物。曾被列入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的他,在兩岸政壇、學界都受敬重,也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兩岸學術界都認為他有以下重大建樹:
一、傳統國學的學習和教學;
二、個人修行境界的提升;
三、有國家、民族大義理念,與知識分子應有的道德及使命;
四、讓三教九流、不同學派、不同政黨的知識分子,都受他的學問道德所影響。
南懷瑾以一個民間關心民族大義的知識分子,由其弟子成立光華教育基金會,協助大陸南北數十所大學,培育社會人才。如北大、浙大光華學院。
南懷瑾的書是知識分子進入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捷徑。他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美國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近年則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工作。又因黃河斷流、南水北調,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
其弟子透露,今年開始南懷瑾的眼睛看不清了,所以不太見客人,熟悉的弟子去見他,南就說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這幾年他生活作息完全改變,白天睡覺,傍晚起來,晚上寫書、口述,處理事務,凌晨再入睡,只有晚餐時間可以接見少數弟子。
透過個人修行的成就,南懷瑾成功地影響了當代知識分子。他對國學的認識,和國學發展方向的啟迪,與對其弟子的影響,在過去廿年間,和佛教界的印順法師、新儒家的牟宗三,都有同等地位。
南懷瑾去年初,請秘書室回覆一封給弟子的信說,「大家都說向我求法,我也沒有認為自己開悟得道了,也沒有認為自己在弘揚佛法,也沒有所謂的山門,也不收弟子,幾十年都是如此」。他認為自己的著作中「論語別裁」是核心。若真相信因果,就要從自己起心動念處檢點,才是智者所為,也是修行核心。
李登輝主政初期,適逢兩岸接觸之始,透過南懷瑾的穿針引線,時任總統府秘書室主任的李登輝親信蘇志誠,在港台扮演密使角色,這段過程,後來經南口述弟子整理後披露,一度轟動兩岸政壇。
十方叢林書院、太湖大學堂 啟迪民間 影響深遠   2012-10-01 01:25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國學、禪學大師 縱橫兩岸傳奇人物
南懷瑾一九一八年出生於浙江溫州樂清,從小接受私塾教育,讀遍諸子百家經典,精研儒釋道,也精通醫學、天文、拳術、劍道、詩詞等。南懷瑾一九四九年來台,曾任教於文化大學、政大、輔大等,並在民間開設「十方叢林」書院。一九七七年他的學生以他名義創立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他的《論語別裁》、《中國佛教發展史略述》、《禪話》等卅多套著作及講述結集,以發揚中國傳統為理念。
南懷瑾既是國學、禪學大師,更是個民間傳奇人物。他一九四九年來台後,多位政壇人士包括蔣緯國、白萬祥、王昇、馬紀壯都曾旁聽他講學,儼然有「國師」之姿。八○年代他短暫旅美,在美國、加拿大成立文化書院,八○年代末赴香港長居,二○○四年移居上海,二○○六年在蘇州吳江廟港創「太湖大學堂」,在此定居講學。
他回大陸後對地方建設貢獻良多,九○年代他在家鄉溫州成立醫藥、農業相關基金會,最著名的是籌資倡建金溫鐵路,對當地影響深遠。他的著作曾譯為英、法、德、西等多國文字,因為他的作品常被視為治國寶典或企業管理之學,影響不只在文化界,更遍及政界、工商界、教育界,備受尊敬,但私下為人風趣好親近。
學者林谷芳表示,南懷瑾的學問特殊處在於他是個「通人」,但與其說他匯通儒釋道三家,不如說他更接近於先秦時代九流十家的方士傳統,「他的學問是走向源頭,不是從末端匯流各家。」
他認為,南懷瑾的禪學在台灣影響尤其大,他一九五○年代在台出版《禪海蠡測》前後,台灣剛好引進禪學大師鈴木大拙的書籍,掀起禪學風潮,不少人便在南懷瑾講堂跟他習禪,如書法家杜忠誥便是親炙於他的學佛弟子。
但林谷芳也坦言,台灣學界對南懷瑾評價兩面,尤其新儒家學者,會從經學角度認為他不正宗,「但他不是狹義的學問家,還是個修行人、縱橫家,他是在世和出世之間出入的人,更是個傳奇人物,所以他的影響不只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的人,而是民間的三教九流。」
近年南懷瑾在大陸備受推崇,在大陸書店書架上,哲學類書除了馬列、毛澤東,其次就是南懷瑾,他對大陸實務界與思想界的影響,遠大過於任何其他台灣文人。林谷芳認為,「這批大陸文人因為一九四九年來台,未經歷文革斷裂,而有堅實的傳統基礎,發展出更深的學問與影響,這也正是台灣所能跟大陸起的作用。」
大陸高官、太子黨 聽學成粉絲•     2012-10-01 01:25中國時報【李道成/成都報導】
國學大師南懷瑾,門生弟子遍及兩岸三地,先後在台灣、美國、香港與上海講學多年,許多大陸在位與卸任的高官、太子黨,都曾聽他講國學或習佛法。
大陸政商界名人,包括海南航空董事長陳峰、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都曾前往南懷瑾的太湖大學堂聽課;對佛學極有研究的陳峰,因為崇敬南懷瑾老師,還曾把他的講課部分內容,編進公司教育訓練的教材內。
劉明康也曾多次率銀監會的高階官員前往蘇州聽課,他個人也是南懷瑾的粉絲,不僅向他請益國學、佛學,這位曾是大陸銀行業監管部門的掌門人,對南老師以國學觀點解讀現代經濟學,更是表達了極高的敬意。
此外,大陸領導人的第二代中,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在就讀北京清華大學EMBA時,就曾率同屆學員邀請南懷瑾到上海講課,前總理李鵬的女兒李小琳,則曾多次到蘇州聆聽南老師傳授佛學。
向南懷瑾學習佛學與國學的大陸台商也不在少數,上海斯米克集團董事長李慈雄,也是他在大陸的真正關門弟子。
從南懷瑾一九八八年住香港後,李慈雄每年總要多次前往拜訪學習,二○○○年,南老師移居上海淮海路興國路的公寓,後來再搬到番禺路的住所,李慈雄都曾居中安排協助。
據了解,南懷瑾在他平日授課的吳江太湖大學堂閉關多時,從九月中旬就呈現入定情況,身邊弟子透露,他日前已交代生平重要事項,可能感覺到自己在重感冒後,生命似乎快走到了盡頭,必須預做準備,大家就感到不太尋常。

新聞眼/權貴之師…引介密使 精算榮枯【聯合報╱記者 林新輝】2012.10.01 02:58 am

描述: http://udn.com/2010/images/linedot.gif
南懷瑾在台灣政壇,從掌權的總統、問鼎大位的政治人物、權傾一時的權貴,企業界大老,競相拜師、開示、請益,地位崇隆,被尊為「國師」。八○年代,蔣經國主政時期,南懷瑾已經跟國民黨權力核心結下深厚關係。一九八三年,蔣經國準備「物色」副總統人選。當時的總統府秘書長馬紀壯拜會「老師」南懷瑾。馬紀壯問:「老師,你怎麼看邱創煥、林洋港、李登輝這三個台灣人?」南懷瑾告訴馬紀壯,「若以蔣經國立場來看,最好的是李登輝。第一、他是農業專家;第二、他是本省人;第三、中國人都是傳後代的,而他沒有兒子,無後顧之憂。」後來,李登輝當上副總統。南懷瑾離台前,給前來看他的蘇志誠「三個錦囊妙計」:軍事可以請教劉安祺,情治的事可以問焦金堂。再要有緊急的事,找高雄的一位洪醫師,他可以到美國來傳話。後來被曾任總統府秘書室主任蘇志誠澄清,所謂南懷瑾給李登輝三個錦囊妙計,只是南氏弟子經常外面自我吹噓的說法。
在政壇,南懷瑾與李登輝、蘇志誠三人關係,就以「兩岸密使」事件最具張力。一九九一年二月十七日春節,在南懷瑾穿針引線下,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斯德、政協常委賈亦斌與當時的總統府秘書室主任蘇志誠、華視企畫部經理鄭淑敏,在香港秘密晤談兩岸情勢。當天提及兩岸共同簽訂「三停止」的和平協議:停止軍事對峙、停止一切敵對行動,停止一切危害兩岸關係和統一的言論和行動。雖然立委郁慕明在一九九五年,揭露「兩岸密使」事件,一直到兩千年政黨輪替,相關當事人,才承認有「密使事件」。
南懷瑾語多禪機、博通古今,有料事如神的能力。一九九○年,南懷瑾曾告誡弟子劉泰英,不要接下國民黨黨管會主委職位,以免「身敗名裂」。十年後,南懷瑾的預言成真,曾攀登權勢高峰的劉泰英鎯鐺入獄。
南懷瑾在台有不少財經、企業界的弟子。一九九二年,潤泰建設投資興建金華到溫州的鐵路,潤泰企業集團負責人尹衍樑表示,金溫鐵路實際主導的投資者是他的老師南懷瑾。
南懷瑾自評「一無所長,一無是處」,此語若真,被他通吃的台灣政治人物,除緬懷「老師」辭世,內心想必別有滋味。
兩岸密使始末 南懷瑾:告訴叔叔 那邊朋友來了2012-10-01 01:25中國時報【王銘義/特稿】
《協商手札》證實1988透過學生蘇志誠居中牽線 後因李登輝認為南對統一有定見 漸行漸遠
一九八八年四月間,李登輝繼任總統不久。南懷瑾從香港打電話給他的學生蘇志誠:「志誠,你告訴叔叔(指李登輝),那邊有賈亦斌帶朋友來,你懂不懂朋友啊?」蘇答:「聽懂了。」南說:「你告訴他,快派人過來!」
南懷瑾在香港的學生魏承思,在二○○○年揭露兩岸密使內幕時,首度披露南懷瑾當年在兩岸高層穿梭、牽線,搭建密使管道的核心內幕。南懷瑾的名字自此從國學、哲學、文化研究領域,橫跨至高度敏感的兩岸密使領域。
南懷瑾雖曾為兩岸當局幕僚在香港搭建溝通平台,但因彼此對後續互動有不同見解,加以李登輝認為南懷瑾對統一有定見,並想運用關係作為前進大陸的踏板,雙方漸行漸遠,終至南懷瑾在密使溝通過程的中介角色漸趨疏遠。
李登輝卸任後,在監院調查密使案時曾說:「蘇志誠當年擔任所謂密使,實屬偶然,因蘇先生認識南懷瑾,而南先生又與大陸重要人士有往來,在南先生處所,逐漸衍生接觸,並就兩岸關係交談,並非自始即有計畫進行。」
曾任李登輝總統辦公室主任的蘇志誠在接受監委約詢過程,也曾提供兩岸當局指派的密使在南懷瑾香港寓所祕密晤談的《協商手札》,其中寫著:「南(南懷瑾):本人準備《建議書》,由雙方帶回請示,以做下步參考。」
蘇志誠在提供監委參考的《協商手札》提到:「關於南老之《建議書》分成兩段談:A如只給李先生看,除了日期外,應沒有問題。B如果將來要拿出來當討論文件,則以蘇之名簽字會有問題,因為李先生希望蘇不簽名。」
從李登輝、蘇志誠所提供極為有限的資訊即可窺見,南懷瑾在李登輝、江澤民各自執政初期,因緣際會,扮演了推進兩岸高層幕僚祕密對話的角色,並提供了重要的互動平台,也為後來持續進行的「李江密使」完成牽線作用。
南懷瑾近年來在江蘇「太湖大學堂」潛心推動國學與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他的哲學思想著作在大陸流傳甚廣,政學工商各界請益者眾,諸多大型企業的老總更將南懷瑾的思想轉化為經營企業的管理哲學,影響層面相當深遠。
尹衍樑、李傳洪 都是南懷瑾弟子【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2012.10.01 02:58 am

描述: http://udn.com/2010/images/linedot.gif
國學大師南懷瑾對國內企業界影響至鉅,縱橫兩岸的企業大老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薇閣中小學董事長李傳洪等人都是他弟子,他們的企業文化或辦學理念,深受南懷瑾影響。李傳洪拜師南懷瑾超過卅年,因此薇閣承接儒家傳統,重視學生全方位發展。他曾說,薇閣不是教會學校,卻是一個有信仰的學校,重視儒家的傳統思想與價值,所以薇閣從幼稚園到高中部,設有朗讀中國經典的課程,做為修身養性的基礎。薇閣的畢業典禮也很特別,是由李傳洪帶領家長向老師行跪拜禮,感謝老師指導,承襲了尊師重道的儒家思想。尹衍樑則是透過李傳洪的介紹,認識南懷瑾。尹衍樑過去因從商進出中國大陸,發現大陸的高等教育並不普及,在請示南懷瑾後,先成立光華獎學金,資助北京大學、清華、內蒙古大學三所學校。一名曾聆聽南懷瑾講經的金控董事長指出,從南懷瑾的言談,感受他對培育人才的重視,他的學問結合儒、釋、道,對於國家、社會近期發生的事情,持續關心。
弟子遍及政商 王金平讚文殊再世     2012-10-01 01:25中國時報【楊毅、單厚之/台北報導】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弟子遍及政商界,其中最知名的包括薇閣中小學董事長李傳洪、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李登輝擔任總統時的辦公室主任蘇志誠。對於南懷瑾的一生,立法院王金平給予高度評價,讚他為佛道釋皆精的「文殊再世」,充分展現智者的威嚴。
新黨主席郁慕明當年指李登輝核心幕僚蘇志誠、文建會主委鄭淑敏等人曾銜命,藉赴香港拜訪老師南懷瑾時,由南懷瑾安排會見中共高層派出的重要人士,雙方祕密晤談多次,甚至還進入大陸珠海與中共官員會面。
郁慕明表示,當年他是因為有一次和李登輝談話時,李不小心透露出口風,讓他察覺到兩岸政府間可能有祕密溝通管道;後來他抽絲剝繭,並得到一些資料佐證,包括查證蘇志誠、鄭淑敏等人出入境香港資料、住在哪間旅館等,才逐漸拼湊出事件原貌。
立法院長王金平談起自己與南懷瑾的淵源,他說,南懷瑾待人和藹可親,雙目炯炯有神,民國五十年初到台北,他就曾到青田街聽過南懷瑾講課,後來也曾多次到信義路的「十方禪林」坐過禪,南也經常透過李傳洪關心自己的情況,並且指導自己。
王金平說,南懷瑾曾指導如何在六度萬行間,修智慧、布施、忍辱。尤其是忍辱,當有人說謊、或遭人誣賴、攻擊時,就要知道這些人是在幫自己消業障,所以要逆來順受、一笑置之,時間久了終究會還自己清白,這點讓他非常受用。
前立委林正杰也說,南懷瑾是當代佛教界的第一人,早就「超脫生死」。他表示,自己是再遇到人生最大煩惱時,跑到香港和南懷瑾學佛,結果南懷瑾見到他劈頭就說,「想學佛,先打坐給我看」。他當時剛和前妻楊祖珺離婚,是人生很大的煩惱,但南懷瑾不教而教的態度,既傳佛法又傳法門,跟隨大師一個暑假,他就開了竅、走出來了。 
圖/聯合報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